文章來源: 悅太極
不看「整勁」看「用勁」,談「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的內外分流
「內家」與「外家」,一般多以「剛猛、鬆柔」來劃分,而認為「剛猛」是「外家」,「鬆柔」是「內家」;可是實際上並非全然如此,「內家」與「外家」真正的差別,在於內家 「用勁」以「指領梢牽」,而外家「用勁」則以「湧泉根催」。
我們大多數人一看到「 太極拳」,就會稱「 太極拳」為「內家」,但是實際上,我們無論從「鬆柔」,還是從門派的「拳名」 上,根本分不出太極拳是「內家」還是「外家」。這就像台灣有些門派拿外家的「湧泉根摧」來練「鬆柔」太極拳,卻妄想只有自己的「湧泉根摧太極拳」是「內家」, 而把別人全當成「外家」來攻擊,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大外家」。
我們大多數人一看到「 太極拳」,就會稱「 太極拳」為「內家」,但是實際上,我們無論從「鬆柔」,還是從門派的「拳名」 上,根本分不出太極拳是「內家」還是「外家」。這就像台灣有些門派拿外家的「湧泉根摧」來練「鬆柔」太極拳,卻妄想只有自己的「湧泉根摧太極拳」是「內家」, 而把別人全當成「外家」來攻擊,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大外家」。

所以說,不但從「鬆柔」處,很難看出是「內家」還是「外家」,即使從拳法名稱上面,也根本看不出誰是「內家」誰是「外家」 ;很多太極拳表面「鬆柔」,但其骨子裡比外家還強調「湧泉根摧」,反而是「大外家」;很多人眼中的外家武術,不強調「鬆柔」,但施技時偏向「指領梢牽」,反而是「小內家」 。「大外家」的太極拳,和「小內家」的外家拳相比,這些「湧泉根摧」的太極拳,根本連「內家武術」的邊都沾不上。
所以說,不但從「鬆柔」處,很難看出是「內家」還是「外家」,即使從拳法名稱上面,也根本看不出誰是「內家」誰是「外家」 ;很多太極拳表面「鬆柔」,但其骨子裡比外家還強調「湧泉根摧」,反而是「大外家」;很多人眼中的外家武術,不強調「鬆柔」,但施技時偏向「指領梢牽」,反而是「小內家」 。「大外家」的太極拳,和「小內家」的外家拳相比,這些「湧泉根摧」的太極拳,根本連「內家武術」的邊都沾不上。
所以只要是太極拳,就一定是內家拳嗎?不一定。我們眼中的外家拳,就一定是外家拳嗎?也不一定。是不是內家拳,完全決定於有沒有用「指領梢牽」來作戰,沒有使用「指領梢牽 」的,即使名字叫太極拳,也不是內家拳。
我們中國內家講究「六合」,「六合」自古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在拳術上「六合」就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腳合、 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的「整勁」運作概念。在槍法上「六合」除了按拳術的定義之外,也有指:「 一截、二進、三攔、四纏、五拿、六直。」

「六合」的概念,在拳術上一般多說是明末「心意六合拳」宗師姬際可所創;但在槍術上,明遺民吳殳《手臂錄》中,就有「六合」槍法的記載,而吳殳卻認為: 「六合乃馬家槍名。」是馬家槍,更有人認為「六合槍」是宋太祖所創,所以「六合」這個名詞,最初也可能不是姬際可所創,而是明朝中期以前的武術就有的,姬 際可也有可能只是將「六合」的概念,用於「心意六合拳」,或者姬際可更強化了「六合」的原則罷了。

「六合」的概念,在拳術上一般多說是明末「心意六合拳」宗師姬際可所創;但在槍術上,明遺民吳殳《手臂錄》中,就有「六合」槍法的記載,而吳殳卻認為: 「六合乃馬家槍名。」是馬家槍,更有人認為「六合槍」是宋太祖所創,所以「六合」這個名詞,最初也可能不是姬際可所創,而是明朝中期以前的武術就有的,姬 際可也有可能只是將「六合」的概念,用於「心意六合拳」,或者姬際可更強化了「六合」的原則罷了。
為什麼「六合」,會佔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因為依據「六合」鍛鍊「整勁」之後,整個身手步的統整效益最高,也最完美,不管是拳或槍或其他兵器,只要能夠徹底執行「六合」, 在和敵人接觸而受力時,他的身手步,就能夠完全「整勁」,而更協調、更流暢,也更能施展「鬆柔」的技術。

所以說武術「鬆柔」的最大源頭其實是「內三合、外三合 」的「六合」,一般太極拳講全身放鬆,這種「意念之鬆」只能在單獨運作時有效,也就是在自己練時有效,一但受到外力,就完全無效了,所以「意念之鬆」並不是「大鬆大柔」的根本源頭,只有「六合之鬆」才是「大鬆大柔」的根本源頭,也才是真正能用於太極拳技擊的鬆柔。
而「心易、太極、八卦」三家,就是全都含有「六合之鬆」的武術,所以像「形易」那樣被比喻為鐵球的剛猛武術,才會被列為「內家」;而「形易、太極、八卦」三家,也都因為都具有「六合之鬆」,所以才會被同時稱為「內家 拳」。因此,廣義的說,在「六合」最初出現的時候,只要是嚴格遵行「內三合、外三合」的「六合」武術,就已經可以被列為「內家」了。

所以說武術「鬆柔」的最大源頭其實是「內三合、外三合 」的「六合」,一般太極拳講全身放鬆,這種「意念之鬆」只能在單獨運作時有效,也就是在自己練時有效,一但受到外力,就完全無效了,所以「意念之鬆」並不是「大鬆大柔」的根本源頭,只有「六合之鬆」才是「大鬆大柔」的根本源頭,也才是真正能用於太極拳技擊的鬆柔。
而「心易、太極、八卦」三家,就是全都含有「六合之鬆」的武術,所以像「形易」那樣被比喻為鐵球的剛猛武術,才會被列為「內家」;而「形易、太極、八卦」三家,也都因為都具有「六合之鬆」,所以才會被同時稱為「內家 拳」。因此,廣義的說,在「六合」最初出現的時候,只要是嚴格遵行「內三合、外三合」的「六合」武術,就已經可以被列為「內家」了。

但是這個以「六合」為「內家」 的觀念,並沒有流傳很久;因此「形易、太極、八卦」這三家,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內家拳,其實並不只是因為它們都是「內三合、外三合 」的「六合」武術,而是他們在「六合」這個必要條件之下,還具備一個「指領梢牽」的絕對必要條件。
因為中國武術發展到最高的境界時,中國武術前賢發現,並不是只要用「六合」來「整勁」 就能夠達到武術的高峰,因為在「六合」的「整勁」之下,不知不覺又發展出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武術。以「六合」來「整勁」,卻實能夠達到最高的「整勁」 效益;但是最後卻因為「用勁」的方法不同,「六合」就分流成「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兩種不同形態的「六合」。
但是這個以「六合」為「內家」 的觀念,並沒有流傳很久;因此「形易、太極、八卦」這三家,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內家拳,其實並不只是因為它們都是「內三合、外三合 」的「六合」武術,而是他們在「六合」這個必要條件之下,還具備一個「指領梢牽」的絕對必要條件。
因為中國武術發展到最高的境界時,中國武術前賢發現,並不是只要用「六合」來「整勁」 就能夠達到武術的高峰,因為在「六合」的「整勁」之下,不知不覺又發展出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武術。以「六合」來「整勁」,卻實能夠達到最高的「整勁」 效益;但是最後卻因為「用勁」的方法不同,「六合」就分流成「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兩種不同形態的「六合」。
也就是說同為「六合」的「整勁」,有些人在「用勁」時,是「從手而身而腳」形成合一;有些人在「用勁」 時,卻是「從腳而身而手」形成合一。所以說,有了「六合」之後,「整勁」已經不再是問題了,問題全出在「用勁」。
即使大家「整勁」全都用「六合」,也全都合於「六合」的規範;但「用勁」的時候,有些人使用「指領梢牽 」,有些人卻使用「湧泉根摧」,「六合」也因此分裂成「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兩種不同的流派。

我們在最早見到以「用勁」來判定武術優劣的相關文獻,就是明代槍家吳殳的《手臂錄》,《手臂錄》中,清楚描寫石家槍和沙家槍的不同「用勁」方式 ,並且作出優劣的比較,《手臂錄》說:
我們在最早見到以「用勁」來判定武術優劣的相關文獻,就是明代槍家吳殳的《手臂錄》,《手臂錄》中,清楚描寫石家槍和沙家槍的不同「用勁」方式 ,並且作出優劣的比較,《手臂錄》說:
1.「石家槍之用在兩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為一。」
2.「沙家槍之用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乃合而為一。」
這是中國武術文獻中,第一次清楚地記載了中國武術的兩種「用勁」方式 ;其文中的「用」就是「用勁、用技」,「合而為一」就是「整勁」。石家槍和沙家槍都是能夠「整勁」而「合而為一」的武術,但是他們在「用勁」時,卻出現了強烈的差別。
2.「沙家槍之用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乃合而為一。」
這是中國武術文獻中,第一次清楚地記載了中國武術的兩種「用勁」方式 ;其文中的「用」就是「用勁、用技」,「合而為一」就是「整勁」。石家槍和沙家槍都是能夠「整勁」而「合而為一」的武術,但是他們在「用勁」時,卻出現了強烈的差別。
吳殳所舉的石家槍就是「指領梢牽」是「從手而身而腳」的較佳「整勁、用勁」武術 ;而沙家槍就是「湧泉根摧」是「從腳而身而手」的較差「整勁、用勁」武術。
可見武術即使都會「整勁」,但是最後在「用勁」時仍然出現分流,而形成一優一劣的形態;至此「六合」的「整勁」,就不能夠作為判定武術優劣的標準了,判定武術優劣的標準,已經從「整勁」提昇到了「用勁」的層面了。
我們也可以說,「六合」在「整勁」時沒有出現問題,「六合」在「用勁」時,則出現了大是大非的爭論;誰才是真正的「六合」,變成敏感的問題,而吳殳判定「指領梢牽 」才是優勝的一方,「湧泉根摧」是敗劣的一方。

在峨嵋武術的《峨嵋拳譜》中,更特別強調:
1.爾以丹田,我以湧泉。(你以丹田為本,我卻是用湧泉為根)
2.爾以根摧,我以梢牽。(你以湧泉來根摧,我卻是用手臂來梢牽)
這《峨嵋拳譜》也是和《手臂錄》一樣,完全是以「用勁」方式,來作為最終判斷武術優劣的指標。中國武術發展到這個高點,「鬆柔、六合」雖然很重要,但是卻不再是判定「內家、外家」 或武術好壞的主要依據了;因為更重要的判定武術優劣的方式已經提升到「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而「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在明代就已經被提出來了。
在峨嵋武術的《峨嵋拳譜》中,更特別強調:
1.爾以丹田,我以湧泉。(你以丹田為本,我卻是用湧泉為根)
2.爾以根摧,我以梢牽。(你以湧泉來根摧,我卻是用手臂來梢牽)
這《峨嵋拳譜》也是和《手臂錄》一樣,完全是以「用勁」方式,來作為最終判斷武術優劣的指標。中國武術發展到這個高點,「鬆柔、六合」雖然很重要,但是卻不再是判定「內家、外家」 或武術好壞的主要依據了;因為更重要的判定武術優劣的方式已經提升到「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而「指領梢牽」和「湧泉根摧」在明代就已經被提出來了。
由此可見,當「形易拳、太極拳、八卦掌」這三拳出現之時,人們所以判定他們是內家,並且認為他們是優秀的拳種的原因,除了他們全都是「六合」武術,更重要的是他們全都是以「指領梢牽 」來「用勁」。
那麼大家會問,「六合」的主張有錯嗎?「六合」的主張還有必要嗎?「六合」的主張當然沒有錯,「六合」的主張也當然還有必要,因為「六合」是「鬆柔」的源頭,也是「整勁」的基本概念,「指領梢牽 」是「六合」應該如何進行「整勁」如何「用勁」的指標,「六合」不但不能廢棄,還要在「指領梢牽」之下,悉心保存起來。

「指領梢牽」是讓「六合」完全發揮出來的酵母,「指領梢牽」能讓「六合」發揮到淋漓盡致;「湧泉根摧」則是「六合」的毒藥,「湧泉根摧 」只會讓「六合」變成一無是處。

「指領梢牽」是讓「六合」完全發揮出來的酵母,「指領梢牽」能讓「六合」發揮到淋漓盡致;「湧泉根摧」則是「六合」的毒藥,「湧泉根摧 」只會讓「六合」變成一無是處。
「湧泉根摧」是造成「六合槍」雜棍的主要原因,「六合槍」本來不雜棍法,「六合槍」也沒有棍法,但是吳殳 卻批評主張「六合」的馬家槍是雜棍入邪。「六合槍」會雜棍的問題是出在吳殳所見的馬家槍使用「湧泉根摧」,所以才造成「六合槍」雜棍的現象,並不是「六合槍」本來有混法。
這種情形就像現在很多太極拳,自己打時非常鬆柔,但是一接觸到別人的力量,就處處變成頂抗的棍法;其中的問題全出在「湧泉根摧 」而不是出在「棍法」;如果這些太極拳徹底放棄「湧泉根摧」,而改採「指領梢牽」,太極拳的形態就會自動轉變,太極拳頂抗的現象就會全面消除,而不再有棍法。

可見我們不能批評某某太極拳雜棍,我們要批評的是「湧泉根摧 」造成太極拳雜棍;像那些在胸前橫著手臂去接人之勁的太極「掤勁」,就全是「湧泉根摧」式太極拳所發明出來的棍法「用勁」技術;所以說只要使用「湧泉根摧」就一定會雜棍法 ,這是宿命。
可見我們不能批評某某太極拳雜棍,我們要批評的是「湧泉根摧 」造成太極拳雜棍;像那些在胸前橫著手臂去接人之勁的太極「掤勁」,就全是「湧泉根摧」式太極拳所發明出來的棍法「用勁」技術;所以說只要使用「湧泉根摧」就一定會雜棍法 ,這是宿命。
可見,以「六合」整勁的武術,只要改以「指領梢牽 」,所有的棍法都會消失,這一點連吳殳也沒有看出來,所以他並沒有建議馬家槍應以「指領梢牽 」來操作,以解決馬家槍雜棍的問題,他只是以輕視的態度去批評馬家槍,這是吳殳最可惜的地方。
當然吳殳也極有可能是為了拉抬自己的師門,對「指領梢牽 」能夠解決雜棍問題避而不談,而沒有對馬家槍提出建議,以免馬家槍忽然全面轉變技術,頓時就變得強大;就像我們如果不是為了弘揚太極拳,而只為了自己,我們大可批評其他太極拳雜棍,絕不會告訴他們雜棍問題是出在「湧泉根摧 」,只要改掉「湧泉根摧」就可以了。
因為「湧泉根摧」的形態,並不是以槍尖為導引,在用槍時自然容易形成「打一片」的棍法;在刀劍槍中,同樣一個「劈擊、砍擊」,如果以「指領梢牽」的方式操作,就會出現「砍中帶刺」的形,這個 「砍中帶刺」的形,就是槍法的「打一點」,而不是棍法的「打一片」。「砍中帶刺」和「刺中帶砍」沒有兩樣,所以「砍中帶刺、刺中帶砍」和吳殳所講「紮中有橫力」的峨嵋槍技術,其實是完全一樣的。

吳殳在《手臂錄》中,在「革」的技術上,非常強調「封閉」的圓圈,在「紮」的技術上,則非常強調「紮中有橫力」,但是吳殳在「劈擊」的技術上完全沒有著墨,可見吳殳可能不知道「砍 中帶刺」的「捲落法」技術,而誤把馬家槍動作較大的「劈擊」動作,完全視為棍法,這點我們勝過吳殳。如果吳殳還在世,我們只要示範「砍中帶刺」的「捲落 法」技術,請他品鑑,相信吳殳對那些容易形成雜棍的槍勢,應該不會再有太大的意見。
吳殳在《手臂錄》中,在「革」的技術上,非常強調「封閉」的圓圈,在「紮」的技術上,則非常強調「紮中有橫力」,但是吳殳在「劈擊」的技術上完全沒有著墨,可見吳殳可能不知道「砍 中帶刺」的「捲落法」技術,而誤把馬家槍動作較大的「劈擊」動作,完全視為棍法,這點我們勝過吳殳。如果吳殳還在世,我們只要示範「砍中帶刺」的「捲落 法」技術,請他品鑑,相信吳殳對那些容易形成雜棍的槍勢,應該不會再有太大的意見。
吳殳在《手臂錄》中,雖然痛貶主張「六合」的馬家槍,卻仍然把「馬家槍」二十四勢,連招式名稱和插圖全,大篇幅列入著作之中, 只對其中他認為雜棍的招式作出要懂得取捨的批評,可見吳殳對馬家槍是愛恨交織的,一來他認為自己「指領梢牽 」的師傳超過馬家槍,但馬家的「六合槍」勢,仍然不能加以完全否定。
在我們宗嶽門道場上,也經常以實際的粘槍手法,讓師兄們確實明白唯有「指領梢牽 」的槍法,才能夠順利施展「擠挨撦磨」形成的「粘槍、控槍、鎖槍」技術,因為我們師傳的「奇槍」槍法,也完全是以「指領梢牽」的內家手法在操作。
「奇槍」的來源就是戚繼光《紀效新書 .二十四槍勢》,這二十四槍勢,和吳殳《手臂錄.馬家槍二十四槍勢》幾乎完全相同,只有「琶琶勢」,吳殳寫為「抱琵琶勢」。

由此可見戚繼光《紀效新書 .二十四槍勢》,就是吳殳所批評的「馬家槍二十四勢」,我們宗嶽門所傳授的「奇槍」本名「戚槍」,其源頭也就是明朝戚繼光的戚家軍槍法,所以宗嶽門所傳授的「奇槍」和《紀效新書 、二十四槍勢》只是順序不同,名稱口語化而不同,但實質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但我們現在使用《二十四槍勢》,也完全沒有吳殳當年所看到的「湧泉根摧」及雜棍問題。
由此可見戚繼光《紀效新書 .二十四槍勢》,就是吳殳所批評的「馬家槍二十四勢」,我們宗嶽門所傳授的「奇槍」本名「戚槍」,其源頭也就是明朝戚繼光的戚家軍槍法,所以宗嶽門所傳授的「奇槍」和《紀效新書 、二十四槍勢》只是順序不同,名稱口語化而不同,但實質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但我們現在使用《二十四槍勢》,也完全沒有吳殳當年所看到的「湧泉根摧」及雜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