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論太極拳不倒翁的幾點


不倒翁原理眾所周知,之所以被冠以這個名稱,是因為它的重心每時每刻都在重心線的底部,因此你不管何時推他都立於不倒之地。而我們在修練太極拳時,卻很難做到這點。因而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也是很多人中途放棄或誤解老師藏藝不授於人…..

如何做到氣沉腳底這一要點呢?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什麼是太極拳的“重心線”?

一般練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中軸線”和“重心”,而所謂的中軸線(或中心線)就是從人體百會穴垂直而下穿過會陰穴至地面的那根無形之線。把握重心是練習太極拳的根本之一,但很少有人在“重心線”這一要領上下功夫。


如何瞭解人體重心線?所謂的“重心線”是指身體重量中心垂直而下於地面的一條虛無的線路。



當人體的兩腿分開,兩腿承受的力量均勻時,重心線與中軸線合為一體。當人體的雙腳承受力不均時,這時重心線與中軸線相互分離。按力學原理,身體重量的重心線若位於兩腳間距離約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可以使雙足踏地有力。若要準確些,可以用黃金分割法來度量。即從實腳到虛腳約0.618的地方;從虛腳到實腳約0.382的地方是人體重心最為平衡的位置。如陳氏太極拳8字形盤樁法,開始盤8字樁時中軸線與重心線合為一體,此時把中軸線垂直而下至地面,如一只筆隨身體做左右移動寫成8字,這時重心線與中軸線相互分離。如果重心線位置超出了‘‘黃金分割法’這個範圍,就會出現虛腳過虛實腳傾斜的現象,讓膝關節承受身體重量,使人體重心無法通過腿部達到腳根,從而使氣與重心無法沉入腳底。身體的偏離使修練太極拳難以做到去僵催揉.纏圓靈靜.松活虛實.隨曲而伸,更達不到急動則急應、慢則慢應,周身無處不是手.渾圓一體的高深太極境界。

太極拳講究以弱勝強、四兩撥千斤,尤其注意對人體平衡、力學原理和重心線的研究。而人體重心線則是把握人體平衡的關鍵所在,在退守與實戰過程中,很多人都知道要搶攻中心線,卻鮮有人知中心線與重心線在不重合的情況下,即使你搶佔了別人的中心線,遇見高手時仍然能讓對手化險為夷。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能較好的把握自己的重心,因而可以圓轉自如。身體愈是平衡,就越是容易做到松沉;身體越是松沉,氣也就也愈易下沉腳底。如是,方能做到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才可以慢慢的體會到不倒翁的原理。因此太極拳才有“練理不練力,練身不練招”一說。因此把握好重心線是修練太極拳要旨之一。

2、要瞭解地心吸引力

因地心引力令我們身體有重量。眾所瞭解,力從人借、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的高妙功夫。力從人借之真議是借用地的吸引力,即是學會用身體重量壓到地面而產生的反彈力作為打太極拳的能源。因此要將身體每一個部位放鬆,將重量全部交給地吸引力(恩師所說連皮膚都不能有一絲緊的感覺,兩肋之間的皮膚不能有上拉之意,襠走下弧線就是要讓人體的內氣下沉至腳底)。王宗嶽拳論要求:偏沉則隨,正是啟發太極拳活動的能源要旨。身體愈多部位放鬆,放到地面的身體重量就愈多,氣也愈下沉於腳底。氣愈沉腳底則重心也隨之到腳底,反彈力亦隨之增加,與地心吸引力更為相合。為太極拳的陰陽.虛實.動靜之變。“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奠定根基。陳氏太極拳修練的緾絲勁自根而起,節節貫串,胸腰折疊,下盤如泰山,上身如楊柳等等就是這個原因。

3這只是教你氣歸丹田,從而達到引動內氣、聚集能量,然後讓你去建立一個以丹田為核心的系統。

就像一個電動機沒有電無法運作,只能是作為一個擺設。由此沒有丹田之氣即沒有勁由裡換之說,周身不能鼓蕩,一切都成為空談。

拳訣雲:“神意內斂,九曲圓轉,圈由心生,勁由裡換”。很多人在丹田產生內氣以後,就一直停留在丹田,不能將丹田之氣沉到腳底。如果氣停留在丹田,則重心就在人體的中部,再加上沒有體會到“心不死、神不活”的太極拳精髓, 反而心活把重心引到了胸部。導致心氣不能下降,形成填胸..架肘.挑肩之病,使脊拄松拉不開,頭部於背部無上拔之意,在外界力量的印象下胸部.肩部.背部.,更難以做到松柔圓活,松活彈抖之功。就如不倒翁把重心放到中間它如何能不倒?氣不落根,便形成太極拳斷根之病。因此根浮動則亂,亂則必顛,顛者必出也。只有將丹田之氣與地吸引力相合,才能將地面產生的反彈力與以丹田為核心的周身鼓蕩之內勁溶於一體,從而慢慢的才能體會到身如火藥一觸即發、渾身無處不是手、挨到何處何處擊的高深境界。
莊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而做到自然而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