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細節出功夫

細節出功夫

現在以太極拳作為健身娛樂的人很多。在城市裡打太極拳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時下打太極拳的人雖然很多,但是真正懂太極拳,練出高水準的人不是很多。應當說學會一套太極拳,並不是什麼難事兒,可是要想吃透它,能夠練出高水準,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極拳是一門科學,要學好這門學問,沒有名師指導,不下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苦功夫,是很難登上大雅之堂的。


太極拳的要領很多,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沉肩墜肘,松胯屈膝,氣沉丹田,全身放鬆……又如行拳走架要求做到:快慢相間,輕沉兼備,虛實互換,剛柔相濟,松活彈抖等等。以上這些要領都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是想側重談一下打好太極拳的一些細節問題。有一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天下難事必注于易,天下難事必注於細,細節決定成敗。我覺得要想打好太極拳,也應當有這樣的理念。




遼寧太極女神:王天琦

筆者師父馬虹先生教我們練拳時,要求我們首先做到:從難從嚴過細。一招一勢都要搞清楚弄明白,認真去做,絕不允許有一點馬虎。他說:練拳要練明白拳,不練糊塗拳。打太極拳要掌握的要領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應當從弄通拳理人手,知道太極拳是以易經的太極陰陽學說為理論依據的緣由。靜之則合,動之則分,動則螺旋,凡動則以身體的螺旋帶動四肢的順逆纏絲,講究整體作戰。可以說太極拳的每一動,處處內含太極陰陽變化之理。陳鑫說:太極拳纏絲法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不明此,即不明拳。太極拳的螺旋纏絲法是以圓的形式體現的,有人說太極拳是圓形運動,其實這個圓是由無數個點和無數條弧線組成的。我們在走架時要特別注意這些點和孤線的變化,這些點線變化是非常細微的。如陳氏太極拳一路(83)3式懶紮衣第6動定式,由前動身體右轉螺旋下沉,右手掌由逆纏翻轉向右前上外掤,略變順纏,勁運到中指肚。此處右手先由左至右走弧線,然後右手掌再由逆變順的微動(發下塌外碾勁),實際上就是右手臂由——條弧線運化成點的過程。此動最後一下,看似簡單,其實此處每一點都內含太極陰陽變化之理。此處右掌的下塌外碾之勁雖不明顯,卻暗含了太極拳極小亦圈,渾身無處不太極的特點。


有人打拳不拘小節,對手形的把握很隨便。經常看到有  些人打拳時握拳不像拳,出掌不像掌。有人出掌五指散開像  鋼叉,有的又像京劇裡的蘭花  手。歷來太極拳家都非常重視手形,以及手形的變化及作用。每一舉動,其運化在胸,表  現在手,主宰於腰,形之於手。手指鬆散則表明神散、力散。太極拳的手形主要包括:  掌、拳、勾。掌:要求凹攏掌。即大拇指大魚際都有向裡與小指相合之意,手指松松地合攏,虎口要圓。掌有順纏與逆纏的變化。順纏時,小指領勁大指合,突出小魚際,逆纏時則相反。另外,捋式則掌心凹攏,前手順纏時中指、食指、無名指可以揚指後翻。按式則要揚指突出掌根。拿式則應五指向掌心虛虛合住等等。上述變化要注意氣貫到中指肚,即陳鑫講的中指勁到,餘指勁也到。拳:四指卷攏,大指扣到中指中節,拳虛握,拳心要虛,但外形又不能散,即外緊內松。拳發勁時,腕不能軟,但也不可過硬,要有松活彈抖之勁。勾手:呈下折腕,五指捏攏,不許散。勾手有手掌解脫,以及擒拿、刁腕、腕背擊人等技擊含義。馬虹先生傳拳非常重視學生對手形的掌握,他常嚴肅地對我們說:你打拳聯手形都把握不好,這個拳你怎麼會打好?”




陳氏太極拳是古老的傳統拳種,除了其特有的健身養生功效外,它的技擊內涵相當豐富。其行拳走架講究勁走三節,三節互用,如《孫子兵法》所雲:擊首尾相應,擊尾首相應,擊中首尾相應。一路83式、二路71式共600多個動作,每個動作都有豐富的散打技法內涵。馬虹先生常說:打拳一定要有敵情觀念,打拳無人似有人,你一出手、出腿要有三節勁。出手要先想到走肩、肘再出手;出腿,也要先想到胯打、膝擊、腳踢、腳蹬、插襠等等。這要形成規律。例如白鶴亮翅一式動作4,當右手向右上方捌開走上弧線時,這個動作包括:右腿提膝插襠(也可以走腳蹬勁),上體加大掤勁;右肩靠勁;右肘擊勁;右臂捌勁;右胯靠勁;右手下塌外碾勁(也可以發勁)。這樣的例子在整個拳套中比比皆是。



馬虹先生傳我們的傳統陳氏太極拳,非常重視拳式的節奏。記得有一次先生給我改拳時,看我打完一路拳,對我說:你這拳打得老是一個速度,平淡如水,這樣打拳缺少氣勢,沒有神韻。我們這個拳講究輕沉兼備,快慢相間,剛柔相濟,不像某些太極拳一味地求慢,速度均勻;又不同於某些拳術一味求快,動作迅猛。馬虹先生傳我們的這套拳架(一路83),主張從頭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波浪式前進。每個式子的各個組成動作之間,也有快慢。發勁快,蓄勁慢。柔化動作一般要慢;剛發動作一般要快、要脆,不發則已,一發即如電閃雷鳴。發整體勁,松活彈抖,如雙震腳,玉女穿梭等;有的式子則輕緩慢,如懶紮衣,前蹬拗步等。整個套路前部慢動作較多,後部快動作較多,中間二起腳前後有一個高潮,而收尾又慢,做到穩起穩收。並且要求慢不呆滯,快不散亂。快慢都要走螺旋纏絲勁。
我們通過這種快慢相間的練法體會到,久練會感到內勁充足,神怡氣爽,而且越練興趣越濃,以至樂不知疲。


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馬虹先生傳的這套拳(一路83式,二路71),動作細膩,勁路清晰,節奏明快。馬虹先生曾經多次對我們說:"我們對陳照奎公傳下的這套傳統拳的拳譜、拳架子一定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要輕易改變。要老老實實按照傳統拳譜練習,不要隨意改變套路中的大小動作,不要自作聰明,不要把某些套路中不合理的動作揉進來,一定要保持傳統拳的固有風格。他常說:"我奉勸大家要老老實實繼承先人傳下的這套拳的種種規矩,拳的外形不能亂變,動作不能亂改,對它的內涵的理解、挖掘、認識,要逐漸加深、逐步提高,這才是修煉傳統拳的正確方向。另外,先生還教導我們:練拳不要僅僅滿足於學會一兩套拳架子,一定要堅持從難從嚴過細的原則,越是難練的複雜的動作,越要認真按拳譜要求,按老師教導去刻苦地練。堅持打低架子,倒換虛實(重心)先襠走下弧。打拳不要走過場,每天要給自己訂計畫、出課題。每一遍拳都不放過,每一個拳式動作都要搞清其勁路、勁點、變化,技擊涵義,速度快慢,方位角度,來龍去脈,一定要挨個把它吃透,弄明白。邊學、邊練、邊悟,這樣練久了,功夫肯定可以練到身上,肯定可以收到健體、護身、怡情之效。

悅太極文章 歡迎發來稿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