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會有不同的選擇,你適用於哪種決策方法?
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所以決策者作出決策時一定要謹小慎微,從多方面入手考慮。樂觀激進的決策者、悲觀謹慎的決策者等,不同性格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選擇,採取不同的決策方法。以下列舉幾個一般決策方法。
1
後悔值決策法
後悔值決策法由薩維奇提出,決策者制定決策之後,若情況未能符合理想,必將產生一種後悔的感覺,決策者需以後悔值(最大收益與其它方案收益值之差)作為依據進行決策。決策人將每種自然狀態的最高值(指收益矩陣,如果是損失矩陣應取最低值)定為該狀態的理想目標,並將該狀態中的其他值與最高值相比所得之差作為未達到理想的後悔值。為了提高決策的可靠性,在每一方案中選取最大的後悔值,再在各方案的最大後悔值中選取緊小值作為決策依據,與該值所對應的方案即為入選方案。
選擇該種方法的過程是:
首先,確定後悔值並列出由後悔值組成的矩陣,然後對每一個方案Ai選出最大的後悔值,再從這組最大後悔值中選出最小後悔值所對應的方案作為最佳方案。如給定的決策矩陣值是成本,則決定後悔值矩陣的程式為:
1、對於一個給定的客觀狀態SK,檢查矩陣中這一列內所有方案對應的值,並且找出最小的成本,確定這個成本為零後悔值。
2、把給定的SK下的所有其他成本值減去上面第一步所決定的最小成本值。把這個差宣言為在給定SK對於特定方案ai的後悔值。
3、對於每一客觀狀態Sj(j-K)重複步驟1和2,直到後悔值矩陣完成為止。
做出後悔值矩陣以後,即可檢查每一個方案所有的後悔值,並從中選出最大的後悔值。然後再從最大後悔值中選擇最小後悔值,最小後悔值所對應的方案即為入選方案。
後悔值決策法一般適用於有一定基礎的中小企業,因為這類企業一方面能承擔一定風險,因而可以不必太保守,過於穩妥;另一方面,又不能抵擋大的災難,因而又不能像樂觀法決策那樣過於冒進。另外,競爭實力相當的企業在競爭決策中也可採用此法。因為競爭者之間已有一定實力,必須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開拓,不可喪失機會。但又不宜過激,否則欲速則不達,危及基礎。在勢均力敵的競爭中,採用此法既可以穩定已有的地位,又可以使市場開拓機會喪失降到最低限度。
使用後悔值決策法要注意以下問題:
(1)取各狀態中最小收益值為理想值,減去其他各值,得到的後悔值全部為負值與零;
(2)取各方案後悔值中的最小者(絕對值最大者);
(3)再取其中的最大值進行決策。
2
樂觀決策法
樂觀決策法的決策者需要對未來持樂觀的看法,認為未來會出現最好的自然狀態,在方案取捨時以各方案在各種狀態下的最大損益值為標準,在各方案的最大損益值中取最大者對應的方案,因此也稱為大中取大原則。
此種方法適合那些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且願承擔風險的進取型決策者,例如,當投資者準備購買某公司的股票,且該公司經營狀況分為好、中、差時,相應地也有大批、中批、和小批量的三種購買方法。這三種購買方法的結果如下表:
在上述三種方案中,各種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分別為130、90和60。由此可見,最大收益值中的最大值為130。故而選取最大收益值為130時,所對應的大批購買方案。
3
悲觀決策法
採用悲觀決策法的決策者未來持悲觀的看法,認為未來會出現最差的自然狀態,決策者面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行方案,每一種方案都對應著幾種不同的自然狀態,每一種方案在每一種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或損失值各不相同,且每一種損益值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預測出來。決策者將每一種方案在各種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中的最小值選出,然後比較各種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所可能取得的最小收益,從各個最小收益中選出最大者,也稱小中取大法。
仍然以上述案例為例,各種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分別為-30、20和30,由此可見,最小收益值中的最大值為30,也即在最小收益值為30元時,所對應的購買方案風險最小,故宜選取小批購買的方案。
4
樂觀係數決策法
樂觀係數決策法是介於樂觀決策法和悲觀決策法之間的一種決策方法,這種方法既不象樂觀決策方法那樣在所有的方案中選擇效益最大的方案,也不象悲觀決策法那樣,從每一方案的最壞處著眼進行決策,而是在極端樂觀和極端悲觀之間。
這種決策方法的客觀基礎是形勢既不太樂觀也不太悲觀。因此,需要對樂觀程度有一個基本估計,這個估計值稱樂觀係數。若以α表示樂觀係數,α在0-1之間,則1-α就是悲觀係數。以α和1-α為權數對每一方案的最大效益值和最小效益值進行加權平均,便得到每一方案可能的效益值,然後取各方案的可能效益值中最大者為決策者的目標值。
設CV_i表示第i方案的加權平均效益,則:
CV_i=αmax[a_ij]+(1−α)min[a_ij]
取CV_i中最大值為決策者的目標值,設其為CV_K,其對應的方案即為決策方案。
CV_K=max[CV_i]
如果考慮的是損失值,則:
CV_i=αmin[a_ij]+(1−α)max[a_ij]
取CV_i中的最小值為決策者的目標值。
5
等可能性決策法
當決策人在決策過程中,不能肯定哪種狀態容易出現,哪種狀態不容易出現時,假定每一種方案遇到各種自然狀態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然後求出各種方案的損益期望值,以此作為依據,進行決策。如果有 n個自然狀態,那麼每個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即為1\n,然後按收益最大的或損失最小的期望值(或矩陣法)進行決策。
等可能性決策法是當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行方案時,;這種決策方法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假設有五個行動方案 A1,A2,A5,四個自然狀態(它們出現的概率不知道),其相應的效益值列於下表:
6
決策樹決策法
決策樹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來生成的。每個決策或事件(即自然狀態)都可能引出兩個或多個事件,導致不同的結果,把這種決策分支畫成圖形很像一棵樹的枝幹,有四個要素:決策結點、方案枝、狀態結點、概率枝,決策程式如下:
(1)繪製樹狀圖,根據已知條件排列出各個方案和每一方案的各種自然狀態。
(2)將各狀態概率及損益值標於概率枝上。
(3)計算各個方案期望值並將其標於該方案對應的狀態結點上。
(4)進行剪枝,比較各個方案的期望值,並標於方案枝上,將期望值小的(即劣等方案剪掉)所剩的最後方案為最佳方案。
決策樹是隨機決策模型中最常見、最普及的一種規策模式和方法此方法,應用該方法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決策者期望達到的明確目標;
(2)存在決策者可以選擇的兩個以上的可行備選方案;
(3)存在著決策者無法控制的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如氣候變化、市場行情、經濟發展動向等);
(4)不同行動方案在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或損失值(簡稱損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5)決策者能估計出不同的自然狀態發生概率。
一
本文摘自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