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的概念就是節節貫串,強調在動作中要上下呼應、左右顧盼、前後照應,突出手、眼、身、步的整體協調運動,一處動處處都動,一處靜處處都靜。這裡有幾個細節需留意。
一是貫串與整體的關係。
如“十要”所講“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比如後坐向前按推,習練者容易機械地一節一節向前伸展,這反而失之貫串,失之勁整。應在腳未發力之前,掌上著力點已暗入對方之骨,一經身形動展,對方已被發出。
二是勢與勁的關係。
仍舉上例,由後坐向前弓步,後腿膝關節部應主動向後繃起而產生向前之蹬力,稱之為“蹬之於足,行之於腿,縱之於膝”。若無此動作,腿部就無力,只是形似地向前位移;同理,前進之中,若肘關節不同時沉展,腰部不同時後頂,仍然達不到姿勢與勁力的統一貫串,放人不遠不脆,這叫虛架子。
三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行拳架中,一處動,周身骨節處處俱動,特別應注意腳部與手部。比如手掌,前推時手心要微開,五指要微揚,掌骨要微漲,如呼出之狀,使氣貫五指,勁滿掌緣;反之,虛守時則掌心微吸、手掌微合。無論是開是合,均以自然為度。腳下也如此,弓步時後腿腳掌與腳跟要互碾,虛步時前腳跟或腳掌總要落實入地三分。如此腳手配合,才能較好地達到上下相隨、勁勢匹配、通身貫串的協調一體效果。
悅太極歷史原版文章 轉載請注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