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你“矮化”孩子了嗎?值得所有家長反思 (深度好文)

矮化孩子了嗎?值得所有家長反思 (深度好文)
文章來源: 藍橡樹







兒童讀物的評判標準,從高超的藝術性思想性,退化到兒童一定要看得懂了。如果兒童看得似懂非懂,兒童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理解,那麼這就是不合格的兒童書。這非常令人悲哀。

正因為把天真等同於低劣,我們不知道孩子們完全可以在看電影的第一天就看大師作品。我們矮化兒童的審美,其直接的作用,是剝奪兒童接觸大師、成為大師的機會。

不光思想上的矮化、弱化,連看得見的體魄,我們也快沒有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教育機構的期待,不再是培養面向未來的新人,而是安安全全不要出事。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也是對教育部門的侮辱。
藍橡樹本期專欄作者:三川玲,公眾號童書出版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
我依然以前段時間的高考作文來開頭。





2016年高考作文全國卷

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在評論此題目時,說其既膚淺,又無想像空間,與一個青年人應有的思考力極不般配。,他甚至痛心地說數百萬的青年,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共同探討的不過是分數高低不是最重要的這種毫無思想光彩的話題

有人找出了近年來的法國高考作文題目來與謝教授的觀點呼應,我在這裡隨便引用五例:



我們是否應該為獲得幸福而窮盡一切手段?
人活著是為了幸福嗎?
文化的多樣性是否會阻礙全人類的團結?
評述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在《思維與虛無》
所有信仰都與理性相悖嗎?
技術進步是否改變人類?



當我引用這些題目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中法兩國國情不同,我們不能把法國人的標準來跟中國比較。



於是我又找了相當於高考作文題目的古代科舉題目,最出名的莫過於蘇軾20歲那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在短短八百字當中,談了寬容與界限的關係,提出仁可過,義不可過的觀點,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堪可媲美。
請注意,我在這裡想要比較的是考試的題目,而不是比較今天的孩子與當年的蘇軾。讓人悲哀的是,恐怕連蘇軾和孟德斯鳩,在做2016年的高考作文題時,也無法從中嶄露頭角,展示其敏捷的思辨和遼闊的雄心。

從考試題目可以看出來我們對青年人的期待和要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學生既不能跟同時代的歐美學生比試思想深度,連古人的取試標準,我們也遙不可追了。

我不得不說,我們的社會一直在矮化兒童,一直在用一條看不見的繩索束縛兒童,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一、矮化兒童的第一步,是把天真等同為低劣

有一段時間,巧虎這樣的產品非常流行,中國的模仿者眾多,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收到好幾個品牌寄來的樣品。有一天,我女兒把兩個品牌的logo指給我看,說::媽媽,你看XXYY是不是很像,我一看大吃一驚,這兩個處於競爭關係的品牌logo簡直相像到同一個人做的,尤其讓人沮喪的是,這兩個logo還一模一樣醜。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小學語文教材上,我發現幾個不同版本的教材插圖無論形象、配色、趣味都非常相似,都很低劣,都像一個插圖工作室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這可是全中國一億多兒童讀者,每天讀得最多的讀物啊!






這是不同出版社版本不同科目的小學教材封面,看上去像同一個拙劣的插圖工作室畫的。在視覺審美上出現這樣整齊劃一的低品位,在於我們內心有一根看不見的繩子,那就是不相信我們的兒童可以配上高級一些的精神食糧。



教材出版的利潤是穩定而且豐厚的,出版者完全請得起全天下最頂尖的插圖師來為孩子們創作。而且,更通常的情況是出版社給象徵性的稿費就可以了,對於藝術家來說,作品能夠被教材選用,那可比拿稿費讓他們興奮多了。所以,教材上出現流水線插圖的原因顯然不在於缺錢,而是其他原因。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出版商、生產者膽敢公然地冒犯以億計的兒童呢?那是他們根深蒂固、想當然地把天真等同於低劣了。



正因為我們把天真等同於低劣,所以我們以為孩子們要先看喜羊羊灰太狼這類全方位無死角的低劣弱智動畫片,才能進化到看得懂迪士尼動畫片,進而才看得懂法國動畫片以及其他藝術性強的動畫片。他們不知道孩子們完全可以在看電影的第一天就看大師作品。



我認識一些真心喜歡鳳凰傳奇和《小蘋果》的人,他們告訴我,這一輩子,他們唯一聽古典音樂的時候,是《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的配樂。除此以外,他們一生中從來沒有主動去聽過這些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旋律——小時候,他們的父母認為他聽不懂,他們的老師認為他們聽這個坐不住,他長大之後,一直堅信自己聽不懂、不愛聽這些高雅音樂。



我們矮化兒童的審美,其直接的作用,是剝奪兒童接觸大師、成為大師的機會。








二、矮化兒童的第二步,是投臆想出來的兒童所好

有一段時間,我對蹲下來跟兒童說話這個姿勢無比反感。當然,我知道,這個姿勢的本意是尊重兒童的發展認知規律,不要把成人趣味強加于兒童,要寫兒童看得懂的句子,畫兒童口味喜歡的畫。但實際出現的情況卻令人啼笑皆非。



我們聽過很多大人跟兒童說一些孩子氣的疊字——吃飯飯、拉尿尿、去玩玩——這些大人這樣說的時候,臉上都充滿了親切的、取悅的表情,蹲下去的姿勢是不能更標準了。但是,如果你細心觀察過兒童說話,就會發現兒童並不是這樣說話的,這是我們臆想的兒童說話的樣子,我們以為在投兒童所好。



同樣的情況出現童書出版上,市面上的兒童讀物,沒有幾本書名字體是老老實實呆著的,都是一個勁兒地歪歪扭扭橫七豎八,要是控制好重心,不違反美的規律,就跟兒童作對似的。

還有就是中國獨有的注音讀物,看起來很科學地尊重了兒童的發展規律,專門千辛萬苦為孩子們縮寫文章(因為不縮寫加上拼音版面擠不下),一一標上讀音,方便兒童識字——其實,真正觀察過孩子識字和閱讀的人都知道,孩子不是通過拼音來識字的,拼音唯一的作用是標出讀音這樣一個功能。



這樣投臆想出來的孩子的認知規律很多。



為什麼我說這些是臆想出來的兒童喜歡的審美呢?因為我們的童書在孩子十歲之前,基本上是賣給大人的——誰掏錢誰就有話語權。等孩子稍微有自主權之後,他們用腳投票給下面這樣的作品: 






上面六張圖是郭敬明旗下的幾本雜誌《文藝風象》《最小說》《最漫畫》的封面。我並沒有讀過郭敬明的作品,但是,我在書店翻到這幾本雜誌的時候,對於雜誌的設計、手感非常震撼。要知道,這些雜誌的讀者,小的十歲,大的二十幾歲,為什麼郭敬明又是抄襲又是膚淺還有那麼多孩子少年喜歡?



這個直觀的答案是:



真。正。做。出。了。尊。重。的。姿。態。



我想,沒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看見這樣氣質的雜誌不覺得內心深深被理解。後來我問了幾個十二歲的孩子,他們說:終於有人把我們當人看了。一個尊重的姿態就可以俘獲他們的芳心。



三、矮化兒童的第三步,是家長老師充當孩子的廣電總局,把安全從最低標準升格為最高標準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指導思想之下,向兒童提供所謂的百分百安全的內容,剝奪兒童形成判斷力的機會,剝奪兒童擁有高級情感的機會。



我接觸到的很多家長都是相當負責任的,孩子讀什麼書,看什麼電影,上什麼網站,交什麼朋友,家長都要審查。這些像廣電總局一樣的家長,常常發現格林童話充滿黑暗暴力,曹文軒的作品居然是單一的美純女性形象,不夠獨立果敢,白雪公主居然在戀愛結婚……這些性、暴力、公主病的作品,能夠孩子看嗎?



還有些家長看不得孩子感動,這個書不能給孩子看了,看了傷心流眼淚,也有家長看不得孩子著迷,福爾摩斯探案集好是好,但孩子看了天天談福爾摩斯,沒有一點自控能力。” “書看多了不好好吃飯睡覺,還近視!



家長們一定相信有安全的、純潔的,提高智商、幫助考試甚至提高視力的作品,但家長們可能想不到,孩子悲傷、激動、感動、內心波瀾起伏,這些是更加高級的情感。孩子看到善的、惡的,誘惑的,節制的,堅定的動搖的……各種各樣以真實生活為底色的作品,他們才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擁有強大的內心。



不光思想上的矮化、弱化,連看得見的體魄,我們也快沒有了。



這幾年,有些學校的孩子課間不能去戶外玩,只能乖乖呆在教室裡。這是因為曾經有孩子在操場撒歡給摔跤磕破了,家長要求校方負責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教育機構的期待,不再是培養面向未來的新人,而是安安全全不要出事。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也是對教育部門的侮辱。










四、矮化兒童的第四步,是永遠給他們咀嚼過的好消化的精神食品



他們很難得到獲得一手頂級知識的機會。



我有個習慣,每次見小朋友,都會問問他們最近看什麼書,最喜歡的書是什麼。有一次,一群9歲、10歲的孩子告訴我,他們的閱讀書目是《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巨流河》《果殼中的宇宙》……旁邊的家長露出很不好意思的神情:也不知道他們看不看得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童讀物的評判標準,從高超的藝術性思想性,退化到兒童一定要看得懂了。如果兒童看得似懂非懂,兒童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理解,那麼這就是不合格的兒童書。這非常令人悲哀。



我詢問得越多孩子,越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那些家長對孩子閱讀比較上心的家庭,孩子往往在看典型的童書,功利一些的,在看兒童版世界名著,兒童版科普百科,從容一些的,在看《老鼠記者》《長襪子皮皮》《夏洛的網》;那些家長管得不太認真,家裡圖書豐富的孩子,則開始看《牛奶可樂經濟學》《我們仨》《巨流河》《萬物有靈且美》《狼圖騰》這些大人書。



孩子們在談起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老師時,他們都喜歡幽默的,能夠把知識講得很有魅力的老師;他們最討厭那種把他們摁在座位上,不厭其煩講小小孩就知道的東西的老師。我女兒8歲,她最近跟我說她很討厭一份報紙,因為那份報紙還把我們8歲的孩子叫萌娃!",她非常生氣。



聊了很久,我終於明白,她不喜歡萌娃這個詞,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有思想有看法,而不僅僅是這個賣點。她甚至痛恨這個賣點還附著在她身上。當兒童的心智漸漸成熟,認知水準飛速提高,他們對於大人把他們還摁在萌娃的座位上不能動彈感到十分憤怒。


五、矮化兒童的終極方法,是簡化、歪曲和消解兒童的夢想



我很愛養花,在廣州生活的時候,為了養花,我甚至傾囊而出買了個院子,然後發現無論種什麼都不能種多,因為這些植物瘋長得非常厲害;搬到北京後我們沒有院子,我租的房子基本都沒有陽臺,我只能在花盆裡面種花,花還經常生病死亡。



同樣的我,不同的花兒的結局,讓我想到,植物就應該在花園土地裡面生長,我應該放她們去土地裡面,而不是研究什麼花盆養花術。



最近我出席了不少大師級作品見面會。大人都不忘跟在場的小朋友談談夢想,很沮喪的是,大人跟兒童談夢想的套路一般是這樣的:大人一般做一臉親切狀詢問:孩子,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孩子們真的想了想,站起來回答我想當科學家、服裝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我要畫世界上最好的繪本,我要像羅琳那樣寫我的《哈利波特》……”



孩子,每個人的夢想都不是從天而降的,都要付出很多很多辛苦和努力,所以,你要好好讀書,認真做作業,考上名校……”



如果你想當霍金那樣的科學家,你首先應該學好數理化,應該看《十萬個為什麼》和兒童科普百科……如果你想當個像羅琳那樣偉大的作家,你必須學習怎麼寫作,但是,學習寫作不能直接向羅琳、金聖歎、曹雪芹學習,得先寫得像人們心目中的作文,所以得看小學生優秀作文選。



大人永遠有辦法把一切討論都歸結到他們永恆的主題,那個主題就是:回到花盆,讓我們在花盆裡面努力地生長。



有的實用主義的家長說,我們是窮人的孩子,我們不談那麼高大上的夢想。我只想問一句:如果你的孩子既不是王思聰那樣的富二代,又不是某某領導人的官二代,也不是知識份子的知二代……你和你的孩子一無所有,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夢想,那他這輩子還有什麼指望?!



窮人家的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應該擁有夢想的人,因為除了夢想他的人生將沒有任何機會。



請不要矮化我們的孩子,請不要矮化我們整個民族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