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一年3億銷售額的生意經

一年3億銷售額的生意經
文章來源 薑胡說

                         
一個有意思的人

5月份的時候,在上海參加了一個AoH的學習。主辦方發了一個用來作筆記的白紙本。封裡好像是對一個人的介紹,每頁的底部都有一段文字,用很淡的顏色印刷。剛好一隻手大小,方便攜帶。這幾日帶到身邊,隨手做個記錄,挺方便。
                                                                                                                  12:21                                     
                
                             
        




對,就是我手裡拿的那個
前幾天路過上海,約高偉一起吃飯。
他最近很忙,手繪作品開始在朋友圈裡大量瘋傳,儼然一副網紅的架勢。打電話時,他約了人在長寧區的一個地點見面,乾脆就一起過去了。當天還下雨,一路奔襲,繞了很遠的路,才找到地方。給那人打了電話,上來接我們。大約10分鐘,一個圓圓臉穿著青色T恤的人拎著一瓶礦泉水,遠遠的看到我們,招了下手,轉身在前面帶路。
沒有商務人士慣有的寒暄,握手環節也省略了。他的賣場在地下,還沒開業,正在裝修。




簡單聊了下賣場的情況。習慣性的拿出本來畫個記錄。他突然指著我的本說:那個本是我的,然後接過去,直接在上面簽了個名,重新遞還給我。一分鐘以後我才反映過來,那個本的封裡就是他。










最近幾天沒更新文章,好像發生了不少事。
比如,英國脫歐。
比如,京東與沃爾瑪組成的友好戰略同盟。
比如,吳亦凡與G兩位加拿大友人在中國上演的北京愛情故事。
今天,我想說說幾天前在上海遇到的一位朋友。



他叫大師。之前,我以為他是為了搞怪。


後來發現他是認真的。

大師的生意

我們去的這家店位於上海北虹路上的B1層,到的時候他們正在為19號的開業作準備。趁他們聊天的時候,掃了一下他們之前的產品,一款App,一個公眾帳號,類似於『什麼值得買』的商品導購,提供一些較低折扣的尾貨服飾、鞋包、嬰童、玩具。和『什麼值得買』不同的是,它是為線下商品作導流。

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兩類商品會成為市場的主流,一類是滿足分別心的產品,要的是和別人不一樣。比如錘子手機這種具有強人格化標籤的產品。另一類是品質好、價格優的商品,如名創優品、必要、優衣庫,比如奧特萊斯、迪卡農、尚品折扣這樣的線下特賣店。這是一個非常穩定而且持續的市場。去年大師帶領82個人,在這塊市場僅僅用了200萬的行銷費用就完成了3個億的營業額。


我們來的這家是他們公司首家線下特賣體驗店,5000平米左右,聚焦於已婚的、38歲以下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可以看出,過去的幾年,他們已經完成了線下尾貨商品的產業鏈整合。和聚焦於品類的線下特賣店不同,這個年齡階段的女性一般掌握著雙方老人、配偶、子女的各項家庭支出。而這其中大概有5~15萬的費用連她本人都不知道花在了哪裡?可以說,這是目前國內最主流的消費人群


面對這類用戶群,低至兩折的名品尾款商品構成了強有力的購買理由。用雷軍的話說,你必須超出人們的認知才行。比如一件尾貨商品,7折、8折很實惠,但不一會激發人們的購買行為,2折會穿透這個認知。我看了一下他們19號的主打商品,很多都是2折的。

光有理性的購買理由不行,那只是購買的基礎。大師做了這麼多年市場,自然深知這點。所以在他的線下店不會再出現任何低價、折扣這樣的標語。那就是人們來到這裡的理由。人們需要的是買買買,出來就是買的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人生就是任性之類的感性標語。品質好、價格低形成了購買的理性要素。而決定購買的則是強有力的感性支撐,對於女性尤其如此。



女人理想中的伴侶,從來不是阻止你購買的那個人。而是,當你猶豫不決時,告訴你值得擁有所有美好的那個人。


商業模式 = 生意 + 組織架構

大師說:商業模式 = 生意升級 + 組織架構升級
昨天拜訪阿裡時,探討了同一個話題。
從生意的角度,公司組織架構形成的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更好地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由此推斷,組織架構應該足夠的簡單靈活,以便於快速適應外界環境的變更。而公司越大,牽扯越多。越難做到靈活。最近接觸到的一些大公司幾乎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如此。


我們這裡所說的組織架構升級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內部組織結構。它還包涵整個產品鏈的整合和重構。從用戶的需求輸入開始,經過ABCD等諸多環節,最終形成產品的過程。










以線下特賣為例。首先需要讓使用者知道有哪些商品,然後是選購、下單、購買、運送等環節。公司會根據這些環節設立部門,優化流程。而組織架構升級則不然,它不是考慮如果安排公司內部的流程,而是將眼光放在如何能為用戶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上。比如能不能把一些環節交給外部,讓外部的協力廠商公司來完成。

比如能不能把產品展示的部分交給『網紅』來完成?



熊貓TV、鬥魚、映客、快手、秒拍、小咖秀,這些平臺上自帶幾十萬、上百萬用戶的網紅非常多。比比皆是。影響消費者的主導權已經從傳統媒體手中轉移到了擁有超過20億用戶的社交媒體手中。在社交平臺上,網紅已經可以和大牌明顯分庭抗禮了。但是很多小網紅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製作團隊,單打獨鬥。產出品質不穩定,沒有很好的變現手段,網紅的週期不長,機會稍縱即逝。產品需要流量,網紅需要長期穩定的變現手段。這是一拍即合的事。

昨天和極客邦的創始人、InfoQ中國的負責人Kevin聊天,他們做的一期僅僅是面向技術人群的直播就達到了2w人同時線上。要知道這是一個多麼小眾的人群啊。在早期的合作中,這些網紅並不是那麼關心自己的收入,對他們來說,良好的製作推廣,個人IP的穩定輸出才是第一位的。
在我身邊有一家從事產品經理培訓的公司,最開始就是裹挾一眾BAT的初級產品經理,利用他們身上的大公司光環,快速吸粉,用戶瞬間擴散到幾十萬。然後再利用這幾十萬粉絲邀請大V月臺,兩年時間快速發展起來的。

對於大師來說,一年200w的行銷費用,足夠了。


比如能不能把選購的部分交給專業的協力廠商代購?

用戶在網上看中了一件衣服。可以用小量的手續費邀請協力廠商代購幫助購買。為什麼不自己直接銷售呢?因為公司內部人員在8小時之外就不願意工作了,而提供代購服務的協力廠商是為自己工作的,所以會24小時提供最好的服務。

網紅也好,協力廠商代購也好,都不屬於公司,但卻隸屬於公司的組織架構。將產品鏈上的那些節點交給更專業的團隊,大師的團隊得以將核心力量專注於整個產品鏈中自己最擅長的點,將其做至極致。
以我用為原則。不強調我有


昨天和一位1號店的朋友聊起京東和沃爾瑪的聯姻。
沃爾瑪需要的是京東約1.7億的活躍用戶和遍佈全國的物流網路。原本希望在1號店身上實現的線上零售市場,現在有望通過京東實現。
而京東不但獲得了1號店在華東、華南的大量優質用戶,更重要的有望與沃爾瑪強大的全球供應鏈資源對接。大大擴展了經營的品類。


兩個巨頭,分別通過與對方的合作,完成了生態鏈上的組織架構升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