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懂勁前練的是操 懂勁後練的就是拳

懂勁前練的是操 懂勁後練的就是拳

練拳近十載,和拳友們一起共同經歷了種種學拳悟拳的生活,有感。對於大多數想學拳和剛入門學拳的人,基本都會問第一個問題。
許多人以會的套路越多為能事。於是,從24式開始, 陳氏老一老二,新一新二, 各式劍法, 太極刀,棍,等。 不少人就是抱著多學架子的認識來學拳的 。 沒有或者很少交流 練拳的心得體會,解讀太極理論 ,切磋推手等。
陳小旺說,練太極拳就是練丹田,通任督脈。拳套里的不同姿勢可以打通不同部位的經絡。你的拳場就應該明明白白表明 目的是養身健體練丹田通經脈,是從著熟而悟懂勁」。百花山------李亞萍成為楊氏太極第六代傳人,她的拳場遍及北京。她當年也是練陳式太極拳的,後改楊拳,她的同修也都功力精進,今年參加北京國際太極拳比賽得到24枚獎牌。她有一句話精到,有人問陳氏和楊氏在掌上是不是差不多,百花山說, 陳氏太極勁灌手指,楊氏太極沒有手,就到腕 。厲害啊,一語道破陳楊的區別,悟道了啊。專修,修得深,修有得,才集聚人氣。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明理,就是要明白太極的理。閒暇時要讀拳經,理論實踐相結合。理論上,有許多論文可以學,難的是要讓大家懂得。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係。
用意不用力,是對初學者而言,目的是要找到柔勁,柔勁從松而來。不用力,才能去除僵勁拙力。柔勁從小到大,初始柔勁小,久之增大。太極勁最主要的是掤勁,功力深的掤勁大。除了手上有,身上也有,身上每一個接觸點都要有掤勁。拳友功夫不到,還沒有練出掤勁,一經搭手,就發迷,不用力吧,對方推得自己沒跟,東倒西歪,一用力吧,更沒跟,被對方引進落空,因此為「不丟不頂」苦惱。你不用力,對方說你丟了,你用力,對方說你頂了。為什麼嗎?告訴你,你沒有掤勁,你用的是拙力,是力,不是勁。沒有掤勁打底,別的勁都不可能有。拳家一搭手就知有沒有,就是摸對方的掤勁。
 
你找到柔勁,放鬆了,才能產生內氣,內氣才能通經絡,才能以內氣催外形。這就是以意領氣,氣到了,形隨氣動,氣不到,形截然不動。這時候掤勁才有了。練到這個程度,才能追求保養內氣,充實內氣,到丹田充實飽滿,才能產生剛勁。內家拳就是從柔入手練出剛勁。真正技擊擊倒敵手的是剛勁。準確的說是內家剛勁------區別外家剛勁。外家是從剛勁入手練出柔勁,少林有類似太極拳的柔拳。
用意不用力,是不用力,不是不用勁。要化掉後天拙力,找到先天本力------勁,勁分八種,掤捋擠按采捩肘靠。在走架時細細體會。太極走弧形,圓弧就是點圍繞圓心所作的運動軌跡。點與點之間的距離,每個人練起來各不相同。有人是兩個點連成一條線,中間沒有過程。有人是以寸為單位運動,有分為單位,毫為單位,理論上達到納米單位如果你是寸為單位,遇到分為單位的,那麼你聽不出對方的勁,對方對你的勁的力點方向大小了如指掌。
用意不用力,就是說不練肌肉。把肌肉忘掉。那麼練什麼呢?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所以練太極拳是不主張打沙袋舉槓鈴的。據說練成松空後,肩不挑手不提,就是怕肌肉緊張影響松空。初練推手,不到5分鐘,就氣喘吁吁,肩部肌肉酸疼。而久推之後,肩部肌肉就不酸疼了,要點是不要用肌肉,自然就是用筋骨皮了。用肌肉發出的是局部力。
古人練拳好像沒有音樂,但也不盡然。焚著香,撫著琴,達到一種境界。聽著音樂練拳,感覺會比較輕鬆。自己練的時候,就要慢,不要受時間限制,可以聽音樂。初學者藉助音樂達到心平氣和的太極心境,達到感官的愉悅從而表現在太極里。或者在心煩意亂時,是音樂和緩慢的太極由外向內慢慢 控制意念,讓心平靜下來。心煩之人伴著音樂練習太極十分鐘後就發現沒那麼心燥煩亂了,這是由慢和緩調整到了慢的呼吸,從而緩解了內心的急躁煩亂。而太極功底達到一定境界後,音樂固定的音律可能阻礙自己行拳的發揮。
練拳第一個階段是著熟,就是動作熟練,知道每個姿勢的用意,知道勁從哪裡走,能松沉柔,一起手,手上便有意,似有內氣催動。此時就可以進入推手練習,也就是進入漸悟懂勁階段。只有通過推手練習,才能進一步感知什麼是柔,什麼是松,什麼是掤勁、捋勁等。由此檢驗自己練拳的架子正確與否,毛病在哪裡。練習推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對松、沉、柔、化的理解,從而在走架子時對「意」有進一步的理解。
你要想把拳場辦的紅紅火火的,那麼你就推手吧。只有推手才能引起你的真正的興趣,才能使你真正開始懂得太極拳,熱愛太極拳,愛一輩子;才懂得太極拳就是十三勢,才能化繁就簡,做減法,舍掉一部分,才能得到一部分,捨得捨得,有舍才能得,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十選一,放棄掉九個,剩下的就是最好的。多不見得比少好。練108式不見得比40式功夫高。有人只練起勢,摟膝拗步,倒卷肱,如封似閉,雲手,野馬分鬃,單鞭,收式,共8個式,一樣出功夫。
只有推手才能聚集起人氣,因為推手是要兩個人合練的,而且是與不同的練家切磋的。每個人的勁都不一樣,交流多了才能見多識廣。推手還是很實際的推拿按摩,雙方推起來,是給對方按摩,疏通筋骨,是給你練放鬆。每天一早見面,就可以推起來,不必做彎腰壓腿的準備活動,先從直立態開始推起來,逐漸活動開,架子也逐漸放低。20-30分鐘,到微微出汗,正好可以走拳架子。你推過手,再走架子,你會發現自己對拳架子有新的理解,手上,會覺得有東西------掤勁的感覺。當然也可以先盤架子後推手。你會不斷理解體會外三合內三合,體會虛實的轉換------這些也只有通過推手才有感知,這就是「懂勁」的開始。
到這時候,你會發覺單推手就是懶扎衣的一種用法,四正手就是雲手、如封似閉、摟膝拗布、野馬分鬃的運用,你才會在走架的時候把內在的東西體現在架子裡。這時,才知道太極十三勢是根本。才理解入門弟子一套拳學三年,一個式子不過不學下一個式子的道理,才知道入門先站三年樁的道理,才知道學拳容易改拳難的道理,才知道幾天學一套拳架不敢說「會」,才知道「會」幾十套架子不懂架子內涵等於零。當你循序漸進學架子,才懂得原來傳統太極拳編排套路極為科學,從起勢到第三金剛搗椎,是基礎的基礎,必須反覆練,反覆體會領悟,進而把一個單式反覆練,練到條件反射,才懂了一個式子。如此循序漸進盤架子和推手相結合,「懂」在其中矣。推手不是技巧,推不過人不是技巧問題。

太極拳是一首詩,一幅畫,是無聲的音樂,流動的雕塑。太極拳不是打出來的,是品出來的,只有品出來的太極拳才有味。
太極拳不是武夫拳,也不是體操,是哲學的拳術,是文化拳、化腦子的拳。太極拳是由人體內在的物質所產生的辨證運動,因此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
太極拳符合古代樸素的陰陽之理。太極拳與《易經》的「相生相剋」同出一輒。太極拳理論融會了古代哲學、中醫經絡理論和氣功養生理論,動作講陰陽,講虛實,講矛盾的轉化。太極拳還是集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為一體的「道德拳」。處處講究以善為本、中庸和無為。即使用在搏擊上也是「隨屈就伸」、「捨己從人」。這是一種善與美的結合,是外在與內涵的高度統一。
太極拳的產生和發展由來已久。自老子始就在修煉符合太極之理的拳術。宋人又創太極圖。到明清,太極拳日臻完善,並形成五大流派。著名太極拳大家楊祿禪京城比武無敵手,打出了太極拳的赫赫威名。光緒的老師翁同龢觀看楊祿禪比武大為驚嘆,對王公大臣說:「楊進退閃躲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似太極渾圓一體也」。並贈一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此前,太極拳叫三十七式、炮捶、綿拳、化拳、沾粘拳。此後,太極拳名傳遍神州大地。目前,世界上習練太極拳已達1、5億人之眾。
太極拳不是體操,練太極拳不能練成太極操。太極拳是意識指揮身體行拳的運動,不是操。太極拳和太極操在外人看來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還認為太極拳外形不美觀。這是不懂得太極拳的緣故。
李雅軒先生講:「現在練拳人中,99%的人打的都是不對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太極拳。」其實,太極拳和太極操內在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太極拳需要拜師,太極操不需要拜師;太極拳需要口傳心授,太極操跟著練就會;太極拳是傳承,太極操是普及;太極拳練的人少,太極操練的人多;太極拳僻靜處練,太極操廣場練;太極拳每次練一套,太極操每次練七、八套;太極拳一遍有一遍的體會,太極操十年還是十年的重復;太極拳找拳味,太極操找外形到位;太極拳練意氣,太極操練動作;太極拳用腳說話,太極操用手比畫;太極拳練內功,太極操練外形;太極拳是用減法練拳,太極操是用加法練拳;太極拳是拳練人,太極操是人練拳;太極拳膝蓋不傷,太極操膝蓋會疼。操可以練成拳。
學拳開始先練操,有老師引路,慢慢就練成了拳;懂勁前練的是操,懂勁後練的就是拳;功夫不入門是操,功夫入了門就是拳。做操只能活動筋骨,增加點柔韌性,盤拳能化腦子。做操是容易的,但出不了真功夫。拳練到一定程度,重意不重形,隨心所欲,貌似操實是拳,外行人已看不出是拳是操。拳練到神明境界,手舞足蹈,就無所謂是拳是操了。
真太極練的是裡邊不是外邊。太極拳綿而不軟,柔中有剛。講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練拳練的手、眼、身、步。太極拳更重身法。頭正、頸直、眼睛平視,懸頂,領起全副精神。需要松肩、沈肘、涵胸、拔背、裹襠、尾閭正中、氣沈丹田、全身放鬆、虛實分清。要內三合、外三合,四正四斜,備五弓。要松腰開胯用命門;要對拉拔長、八面支撐;要松、散、通、空練內功。腳是主動、腰是傳動、手是隨動。
前後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奧秘。前後推拉人人都會,本能使然。左右是技巧,是訓練得來。但技巧有盡,也能被克制。何況年老體衰就不能為了。只有竪勁在身體裡面,看不見,摸不到,耄耋老人照樣抵禦眾敵。主要依靠根基、中定、平衡,沾粘連隨,借力打人。站著如坐著,坐著似站著,行、立、坐、臥都練拳。練形、練意、練氣,有意無意是真意,就象拳譜講的「無形無象,全體透空」。
學太極拳要找明師,跟著明師學太極拳才不會走彎路。照著書本、光盤,跟在人後練出來的是外形,不是內功拳。一次在蘭州召開的太極拳研討會上調研公布,練習簡化太極拳的人中有27%膝蓋受傷,半月板受損。太極拳練到損傷身體的程度是不是要引起驚醒了?
太極拳不僅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文化。練太極拳不僅是練拳腳功夫,更是練頭腦、心靈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極拳,是修養一種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久練太極拳能夠打通經絡,使肌肉內密集的微血管網絡暢通,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新陳代謝、怯病健身的作用。就是古人說的「延年益壽不老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