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老師只告訴你要多思考,卻從來不告訴你怎麼思考

老師只告訴你要多思考,卻從來不告訴你怎麼思考

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百聞不如怡見"
作者:怡叔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5分钟
外加思考50分钟
上大學的時候曾經看到一篇來自“QQ空間(你沒看錯)的文章,標題大概是知識第二,思維第一這類的,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才有意識的把思考看作一種能力去培養

說起來慚愧,可能這完全是由於我天朝從小學到大學教育的缺失(或者是故意缺失?),導致大多數中國人沒有把思維本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

隨著自我心智的成長,幸好我也慢慢找到一些野路子,並形成一些不能說成熟的思維方式的。它們幫助我在很多事情上想的透徹,得到一些比同齡人稍微多的成熟。不敢私藏,在此分享出來。

畢竟任何知識/資訊/經驗的價值都是相對的,所以:請用你的獨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來判斷它們。-----------------


1/邊際效用遞減為負時,阻止不理智行為

想像這樣的情況:你花了300塊點了一桌美食,吃了一半已經吃撐了,雖然撐但你並不想浪費,畢竟花了那麼多錢啊。但此時,如果你繼續吃,給你帶來的只能是心理和生理的雙重負擔。【繼續吃】這個行為,已經使效用邊際遞減為負了,你不僅花了300塊錢,結果還因為貪食而可能弄傷了胃、弄壞了自己的心情,得不償失。所以,在效用邊際遞減為負時,你就應該立即停止自己的無腦行為。

再舉一常發生的現象:

身邊的同事朋友不時會接到一些垃圾電話,開頭就是先生您好!XXXXXX路旺鋪10W起售,您考不考慮.....”。這個時候,我所見到的大多數人都會回應對不起,我不需要,謝謝!。甚至,我還看見有人被騷擾幾次後極為憤怒的說我不是跟你們說了嘛!我!!!!別再打給我了..,掛掉電話以後,把自己心情弄的挺糟。
有個朋友說:這些電話銷售員也挺慘的,禮貌一點說話不可以麼?

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挺慘,所以他們要的不是禮貌而是業績和生意,這樣才能掙錢養活自己。所以,作為一個100%沒可能給他生意機會的你,早點掛電話,對他而言更是節省時間,找到那些能給他生意的人。相信我,他沒時間思考你有沒有禮貌的。
所以,效用邊際遞減為負時,請阻止自己的不理智行為

2/信息量思考

相信大家都特別喜歡看乾貨,所以我就用一個乾貨來舉例子吧:

上圖是分眾老闆江南春在「行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裡的回答。面對這個答案,有小A和小B兩位同學:

A認為“江老師的答案真是醍醐灌頂的乾貨呀!真棒!”
而小B則認為“江老師的答案看似什麼都講了,但其實什麼都沒講”

請問小A對還是小B對?

答案是都對。

因為小A和小B的信息量不同。人的一切行為是由認知決定的。認知水準又被信息量決定。

信息量就是指一切可以換算成資訊的東西,包括聊天、工作、思考、閱讀等等這些。廣義來說,信息量無限大的時候你就是全知的。說白了就是,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很多事情,當你信息量不足的時候,死活你就不能理解。但信息量一旦達到那個坎兒,你就瞬間明白了。

回過頭來看小A,小A基本上是一個初入行的朋友,以他目前對marketing的理解,看江老師的這段話不明覺厲,或者說一知半解那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他做了很多執行工作、看過一些書,就知道這些概念到處都是,人人會說,在行銷界屢見不鮮。

而小B可能是個信息量比A還低的噴子和弱智,但也有可能是信息量遠比小A高的專業人士。因為他的閱歷和知識告訴他,江老師說的這些話,都是空話。

這就是信息量的不同,決定了人與人之間根本的不同。

同理,如果你在網路中和人因為意見、理念不同吵起來,那請務必別生氣。因為你們倆根本不知道對方信息量水準如何,也不能站在互相的閱歷、知識角度去理解對方,有何意義呢?

也許你過去對某些問題苦思不得其解,但過一段時間後回頭一看,是多麼簡單的問題?大抵上都是因為你的資訊總量在提升,認知發生變化。所以意識到自己信息量不足很重要。

如何提升信息量?讀書是已知最快的途徑。

3/擁有實驗心態

年輕人該用實驗態度,快速成長。再說的直白一點,年輕人應該乘著年輕,利用自己的年輕,去多嘗試。

有人說:你說的這不是廢話麼?誰不知道年輕要多闖?

有個小故事,大概是說有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年輕人問他有什麼人生建議,老人回答說: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則故事,我覺得它很有道理,但的確是雞湯。雞湯通常只有湯沒有勺。我現在就想來聊聊勺子,至少說說我是怎麼用的勺子。

關鍵字就在於實驗。我覺得用實驗這個詞去代替不要怕”“要去闖”“發現更大的世界會更接地氣兒點。

因為生活是由一個個選擇組成的,當你一般都選A的時候,你可以大膽實驗一下,看看選擇B的結果如何。當你用更接地氣的目標去要求自己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行動力變強了,也更容易做到了。



舉幾個栗子:

我寫文章本就是無償的給大家轉發,但一篇可能要憋個2-3個月的作者來說,有的時候覺得一篇文章不能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也挺失落的。看到那麼多你好,我能轉發您的文章嗎?的媒體朋友們加我,我都允了。直到有一次,我對自己說:反正缺一個媒體也不缺,就做個實驗,問他們要稿費試試看!

於是果斷遭遇了回絕。

但還是很開心,因為我確認了結果而不會在擔心自己錯過了幾百萬,不實驗一次,怎麼知道到底能不能拿到呢?我甚至問清楚了他們的底線。

也經常有很多marketing圈內朋友加我,絕大多數先言必稱老師,我實在不敢當,遂都會說清楚:我還年輕的很呐!別這樣叫啦,互相學習吧~”。但也有一次,一個加我的小夥伴一直叫老師老師。這次我打算縱容,不再辯解,且真的以老師自居,對他指點指點

嘿,居然也就這樣下去了。關鍵是,當我真的站在所謂老師的心態去看別人,會更多發現自己的不足。譬如一個概念說不透,一個行銷campaign發現自己其實也不瞭解..等等。這樣的實驗又有了收穫。

找不同的地方去實驗,找成本較低的地方去實驗,趁著年輕盡可能多嘗試,探索世界和人的邊界。實驗心態大抵就是那一瞬間:你不怕、敢去做。


4/一切以成長為目標

作為一個年輕人,你努力工作、看書、交流、參加研討會....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薪水?幸福?父母?還是面子?或許還有很多表面的原因

我的答案是成長。你是為了更快成長而做這些事情,是為了心智成熟——心智成熟會讓人獲得莫大的幸福。如果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樹立起一個心態——成長心態,一切以獲得成長、獲得心智成熟為目標。

這樣一個心態的意義何在?舉個栗子:

在工作場上,你不可能不開會。只要開會,不同人的信息量不同,也會發展出不同的觀點、想法。爭執,一定存在。

問題是,你的目的是「在爭執中獲得勝利,從而感覺自己很厲害」,還是「在爭執中解決問題、獲得成長」?

大多數人只是在不斷的爭執中,堅持自我,他們要的是獲取勝利,而不是解決問題。於是雙方各執己見,不願意聽對方的道理。

一個正確的心態是,儘量放下爭執,不論對錯,先聽聽對方的道理何在。如果你是錯的,那麼你會收穫到正確的知識、邏輯,遠超丟去的面子。而如果你是對的,那麼你獲得了冷靜自己、自我控制的機會。只要你樂於探究,你甚至可能從對方的錯誤中學到知識,避免以後自己犯錯——這就是成長心態。對了,或許還有對手的感激、贊同以及老闆的認可。

是雞湯麼?是雞湯。

因為這一條,只能靠你自己的努力,盡力想到做到而已。
5/培養元認知行為
 
元認知是這一兩年來,我時刻進行的一種思考行為。說它是思考行為,因為它更像是「需要大腦主動控制」的一個身體行為:它要求你的大腦杜絕懶惰,在已有的正常行為、思考之上,再進行思考一個層次——思考為什麼剛剛你那樣思考(行動)。

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對自己思考過程的思考。
 


例如:
當你在看我寫的這份回答時:


你當前的思考A可能是——“這貨寫的是什麼鬼?這麼玄乎
而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對思考A產生思考,即思考B為何我會這麼想?


1.我為何會對本篇回答產生質疑?是因為我從來沒接觸過的陌生詞彙元認知麼?

2.
我為什麼會在心裡默默使用什麼鬼這個詞兒?是因為它是我最近的口頭禪麼?它怎麼會成為我的口頭禪的?是因為最近某部電視劇、某個網紅經常用麼?

3.
為什麼我在沒有深入瞭解本回答的詳細內容時,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抵抗情緒?是作者寫的太囉嗦麼?還是因為配圖不好看?

...........

這些角度有的有價值,有的沒價值。而關鍵的是,你可以對任何一個角度「無限制」的挖掘思考下去。

如:

為什麼我會對本篇回答產生質疑?喔,大概是因為太囉嗦?

太囉嗦?哪裡囉嗦?喔,是因為這個回答裡重複的字數出現太多了,給我一種非常囉嗦多餘的感覺麼?

為什麼重複的詞彙,會讓一個人的大腦產生囉嗦多餘的認知?喔,是因為大腦對反復出現的資訊會產生處理的遲鈍...blablabla

咦?我為什麼會在想這麼無聊的問題?喔,因為我必須編出來這個答案....發散結束

因為元認知是對自己認知的學習。一個如果更加瞭解自己是如何認識世界、認識知識,那就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認知、學習的辦法,從而事半功倍。

元認知(Metacognition)一詞最早出現自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威爾(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認知發展》一書。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於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元認知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例如在教學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次認知。

這種內省的自我認知除了對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知識水準和技巧有實在的幫助之外,也能用來提升自己的情商、避免心理疾病。原因也是一樣的,你可以通過自我診斷式的提問,來幫自己找到問題所在,促使自己更多理解他人,或者是改變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存在元認知行為,只不過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而本文,以及之後你的自行search會幫你大幅度提高元認知思考的頻率,更加瞭解你自己,從而提升你的各方面能力。



學會元認知有什麼意義呢?這才是大家關心的關鍵。

再舉個元認知覺醒的例子:

半年前我和我表弟吃飯,他的情況是:他最近很胖,又懶、不愛運動,父母非常著急。不過他自己到怡然自得,反正我就是不愛跑步,能怎麼辦?。另外,他非常渴望找到第一個女朋友又苦於沒女孩願意理他。

我有意識的幫他進行元認知的覺醒:你覺得...............

cut!這個例子停止分享,因為我仔細回憶了一下,發現自己當時似乎沒有真的幫他覺醒元認知。

其實真正的案例是這個想要和你分享這個案例這個想法本身,我發現我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動美化,把功勞全部歸結到自己身上,造成XX全是我的功勞的假像。實際上,我並沒有完全解決我弟弟的問題,他的父親當時在場也幫了不少忙。

恩,所以下次舉例子之前不能那麼自信,要仔細回想確認之後,再下筆寫出來。

哈,是不是被繞暈了?

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被繞暈。



如果你真的很忙,那麼你多說一個字,都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你懂得自我保護,那麼你為此電話多生一分氣,都是謀害自己。我的處理方法很簡單——無論是誰,是什麼人,是什麼語氣,只要在開頭的3s內讓我感到毫無價值,我就會輕輕的按一下掛斷按鈕,然後繼續工作,就當做完全沒發生過這件事。



所以,五條思維方式:

#1
邊際負效用時,止損
#2
用信息量的角度看問題
#3
年輕人多用實驗心態
#4
一切以獲得成長為目標
#5
元認知思考

以上,希望對你的心智成熟和獨立思考之路,有所幫助。


-END-
插圖 | unsplash.com / pexel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