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太極空無腳下松

太極空無腳下松
文章來源: 悅太極
老子說:”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太極拳也是始於足下。拳論雲:”其根在腳,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而絕大部分練拳者或認為太極拳要從手上松、從頭上往下松。筆者無意否定他家。從人的常理上來說手指松一松,胳膊松一松,感覺上是很容易的。但那是生活中的”松”,而不是太極拳上的”松”。若想入得太極大門,從腳下松是必由之路,也是捷徑。

 
 
練人極拳起始要從腳下松是很困難的。首先,人體一百多斤的重量全壓在一條腿上,可想而知,行動起來有多困難。尤其是在倒攆猴向斜飛式轉換過程中,由於連續重心在右腿一條腿上,那時腳、膝蓋極其困難,初學者甚至產生懷疑這種觀點的正確性。但是,太極拳始於腳下往上松,用祝大彤老師的話就是:太極拳就是一陰一陽的腳下功夫,陰陽變化一通百通。太極從腳下松是無法回避的。祝大彤老師更為精闢的一句話: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
   
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雙腳五指平松落地,由大趾、二趾、中趾、四趾直到小趾,節節鬆開,雙腳處於雙輕狀態,全身自然處處空松。吳圖南老前輩告訴弟子們:”五個腳趾要一一鬆開。”意即練太極拳時腳下要松。筆者隨祝大彤老師學拳。他自始至終強調一句太極拳的至理箴言:腳下一松到頂。
   
太極腳運行的過程是減加法,先減後加。每一動作,先由腳下放鬆,祝大彤老師用電燈的開關來形容它,當你想讓燈亮時要先按開關。陰動腳引手,手是燈泡,當松腳時。太極拳開始運行。由實腳開始松,繼而南躁由膝由胯,節節放鬆。逐漸宴腳變成了虛腳,虛腳變成了實腳。這是減加法。
   
太極腳在虛實轉換過程中,行走的是弧形線,嚴格按八方線的規矩做。手上輕扶八方線,腳下同樣輕扶八方線,每個動作實腳為八方線的中心,例如摟膝拗步,實腳向虛腳轉換過程中,由實向虛以減法方式漸變為虛腳,原來的虛腳呈弧形線運行到實腳正前方,在正角位(30)定住。整個運行過程包含著腳下陰陽變化、八方線、太極減加法。正如祝大彤老師在《太極解秘十三篇》中所言,太極拳腳下虛實變化是漸變,絕對不是突變。從此練法不難看出,太極拳的腳下功夫相當重要,練功的過程,就像大樹往地下深深紮根的過程,日久天長,太極腳的功夫自然上身,樁功很堅固,撼之不動。太極腳是太極拳最為樸素的學問。
   

初練太極拳由腳下松時,會有這樣幾點感覺:首先,身上處處在和自己作對,全身僵緊。偶爾松一鬆手指,感覺很舒服,難免使人產生松是否應由手上松的心理。其次,行拳過程中由腳下松,全身會自然平穩,尤其是在祝大彤老師門下學拳特別強調陰陽要分明,實腳要實足,虛腳要虛淨。單腳完全重心的情況下更會有嬰兒  .學步之感,搖搖晃晃。這種現象在初《學階段是很正常的。第八十一式全套拳打下來,膝關節有疼痛感,是膝關節著力。以大腿支撐全身,膝關節不負重,疼痛感就將消失。
 
現以上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甚至身上其他地方的肌肉也會出現難受的感覺。尤其是四十歲左右的習拳者更易出現這種現象。腳下松是習練太極拳的基礎。腳是人之根基。人體各個關節,每塊肌肉都是緊密相連的,一旦由腳下節節放鬆,自然由於不可能一步到位,每松一處關節,一塊肌肉,其他地方的關節和肌肉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由於牽拉,就會產生疼痛的感覺。這種反應,是我們上下內外不協調的結果,
套多練拳,套路熟了,疼痛感即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