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智慧物流,政策為何突然提速?
文章來源: 海星會
一份“智慧物流配送示範企業”的名單最近在中國物流業界引起熱議,商務部辦公廳並發送通知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要求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將推進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和商貿物流標準化工作相結合,指導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建立聯繫機制,抓好組織實施,並及時總結先進經驗。
這次商務部對智慧物流業表示出的高度重視,讓人不由得聯想起2014年與商務部有關的一場輿論爭議。當時,在“2014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巡視員聶林海說了一通令與會者意外的話,聶林海稱,馬雲做菜鳥平臺到處拿地,走歪了......儘管這只是聶的一家之言,但在外界看來也代表了當時的一種輿論傾向以及對菜鳥網路業務的理解,但時至智慧物流大發展的今日,恐怕沒有人再說馬雲成立菜鳥網路是為了拿地了。
這其中的變化,體現出智慧物流從不被識到如今引領潮流、被政策所認可。
事實上,現已眾所周知,智慧物流配送示範企業名單的出臺在商務部之外還有大背景,即智慧物流概念最近剛剛從國家層面上得到肯定。7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創新型國家建設引領和支撐升級發展。部署推進“互聯網+物流”,要求提升倉儲智慧化水準,發展冷鏈物流,降低企業成本,便利群眾生活。會議認為,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是適度擴大總需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要構建物流資訊互聯共用體系,推動物流與“雙創”結合,探索實行“一票到底”的聯運服務。簡化審批,鼓勵金融機構重點支援小微物流企業發展。
很明顯,國家通過“互聯網+”戰略實施現代物流工程,將有利於提升物流倉儲的智慧化水準和效率,有利於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官方將智慧物流發揚廣大的意圖清晰。
那麼到底何為智慧物流?說起來這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從技術層面會涉及到感應器、RFID標籤、制動器、GPS、物聯網、傳感網、大資料等關鍵字,但如果廣義上看,其實就是互聯網+物流,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運用提升物流業效率,造福社會,以智慧物流標籤最明顯的菜鳥網路為例,其建設智慧物流,首先是在基礎資料標準層級開始,建立資料標準、電子面單標準、智慧硬體標準以及又便宜又快又好的機器人的打磨等,繼而要做智慧賦能的產品,通過這些資料賦能產品幫物流公司降本提能;第三步則是給到消費者一個統一背書的服務品牌和標準,提升客戶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物流企業其本質上是要在物流的基礎上搭建一套開放、共用、社會化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在全中國範圍內形成一套開放的社會化倉儲設施網路。但是,智慧物流概念提出至少已經有七年歷史,為什麼直到今天,從政府層面對其重視程度忽然加速?總結下來有四點原因。
其一,智慧物流之外,政府對物流業的發展一直非常重視,因為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短板。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是發達國家的兩倍,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高昂的物流成本是災難,也影響到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事實上,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扶持和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支持智慧物流也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題內應有之意。
其二,智慧物流是物流業的新增長點。如前面所提,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2013年至今,李克強總理多次訪問快遞企業,原來有觀點認為快遞業經過5年的爆發增長,後面的增速應該降到40%以下,但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增速又超過55%,其中智慧物流貢獻顯著,證明了國家此前對於強勁新增長點的判斷,這個行業目前直接帶動了200多萬人就業,推動了就業的服務業轉型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