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練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練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原創 薛文宇 悅太極


陳式太極拳是一個古老的太極拳派系它向來以"意氣鼓蕩,身架飽滿,螺旋彈抖,蓄髮相兼"等特點而聞名遐邇。但也正因為陳式太極拳所表露的這些特點,反而使得眾多的學拳者不能正確認識陳式太極拳鍛煉的根本方法,以至浪費光陰,無有所得;或者流弊於硬拳,難成妙手。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先哲有語:"物有本末,身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因此,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等等皆為末,也就是結果,是其功成後的效應;而慢、松、柔等才是練拳的根本,才是練拳的基本原則。這不僅是有理論依據的,而且還有具體的實施步驟。

陳氏第十六世--陳複元先生在其《太極拳論·步驟》一章中說:"練太極拳術之步驟有三層功夫:第一層,學時宜慢,慢不宜癡呆;第二層,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第三層,快後複緩,是為柔,柔久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相濟。"我們說,這位老先生不會練錯更不會說錯吧?那麼,我們在習練當中當然就要遵循他所說的步驟。
我們在初學拳架子的時候,因動作不熟而出現的斷續,呆滯,這是淺顯的慢,也是一個必然。可是,當我們能夠熟練的走完一趟拳架後,能否向慢去做,卻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在生活當中,受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心身都得不到很好的放鬆,這樣,在練拳時就無法做到松柔的要求,就不能夠達到"多用意少用力"的獨特習練要求。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太極拳是一種反常理的運動。它的很多要求是與平時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特徵不同的。譬如,如果用一顆外求、煩亂的心,去支配太極拳的形體運動,那麼,勢必不會出現一個平和、寧遠、纏綿的太極拳。因此,只有用慢去冶煉內心的急躁,才有可能真正練的是太極拳(慢只是正確習練太極拳諸多方面之一,其它方面做的不正確也不行。)。

慢練就好似浪裡淘沙、沙盡余金的機理一樣。慢練,可以使長久的做功習慣改變,使意識向內發展,使意氣充分地作用於形體的纏絲螺旋當中。慢練,還可以對下肢的支撐力和彈力進行鍛煉,有利於上體的松沉。加之又可以注意到每一個動作哪裡有了缺陷。所以,慢練的好處很多,開始練拳必須要慢。

習練太極拳的這種相當一段時期的慢運動,有助於我們逐漸形成"用意不用力""周身一家"等等太極拳的功夫成果的。但我們要牢記一點,第一步雖強調慢,卻不可使得動作落入癡呆像。而要不落入癡呆像,就得以精神意氣行之於運動之中,並且這種運動還要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開合相因,動靜迴圈。如此的慢,才是陳複元所要求的"慢不宜癡呆",練拳才有趣味,才有希望達到第二層功夫。


"第二層,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這句話涉及到了太極拳界的尖銳問題。太極拳到底應不應該快?

我說,按照習練體系的程式和事物原理,的確應該有快的這一層練習步驟。但是,這種快不是那種劈裡啪啦的快。而是動作從始至終,由微到著的加速度,以及式子和式子之間轉換銜接儘量縫隙要小,沒有縫隙最好。還有就是節拍,節奏的掌控。

人的身體練什麼有什麼,不練就開發不出來自身具備的潛能。這是鐵打不動的定律。所以,必然要有快練這個過程。再者,長時間的重複太極拳的運動,就會使得運動的規律,特徵定型。從而嫺熟。《太極拳論》稱之為“著熟”(由微妙到顯著,又生疏到嫺熟)。

這樣,在逐漸形成的松沉圓轉的運動當中,我們動作的棱角就會被磨的越來越少,那麼,每個式子運行的路線必然就簡而短,動作必然就比原來的快。這也正是"由開展而漸緊湊"的道理的所在之一。


我們說,陳式太極拳充分的體現了快慢相間,剛柔並濟的特點。這個特點意味著什麼?就是節拍,節奏。這和一首旋律優美的曲子是一樣的。一個音調,一個速度是不可能形成曲調優美的樂曲的。陳式太極拳也是這樣——或輕或重,或慢或快,忽左忽右,忽進忽退。這都意味著第二層功夫的快是非常合乎事物原理的。所以,是正確的。正確的我們就要去認可和去做。

另外,從太極拳自身的整體觀來看,通過慢而實現的"周身一家",也就是"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功夫。""動當中能否仍然做到,這很重要。如果練"快拳"時,身體不能松沉穩定,不能做到"整體的動",那就說明這種""不是慢到十分的自然反應。所以,我們說快的結果是對慢的練習的相應效果驗證--這就是陳式太極拳的第二層功夫。能夠快而不亂,自然會快後複緩,達到陳複元先生所說的第三層功夫。

緩是慢的一種,但它的運動又與慢不同前面的慢,是為了做到諸多要求而有意的去做;這時的緩,是已做到了諸多要求而不受人為控制的慢。此刻,才是真正的體柔、氣柔,而不再是人為的、有目的的柔弱做作。它是通過千錘百煉而展現出的自然而然的柔韌、柔和。這種內在柔韌,外在柔和的二位一體才能出來真正的堅剛。這才是陳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的本來面目。

總而言之,不經過前兩層的"百煉雜鋼",是無法使第三層的"純鋼"出爐的。因此,我們學拳,練拳就要在思想上無條件的接受陳複元先生的經驗之談。並用耐心長久的堅持它。

能夠在練身的同時而煉心,練拳才能事半功倍,才是所有太極拳習練的全體大用。練習任何太極拳,都得要明白不爭的道理。這從陳式太極拳"三層功夫"當中是可以看到的--練陳式太極拳不可性急,能本自能末。練時如此,用時亦如此。


陳鑫著陳式太極拳圖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太極拳的“內臟按摩”效應

太極拳的“內臟按摩”效應



太極拳鍛煉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內臟按摩”效果,因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於治療五臟虛弱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練太極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鼓蕩”使內臟蠕動加強,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由於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自然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太極拳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胸廓開合起伏、氣勢鼓蕩,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動,有利於肺的肅降。通過吐故納新,不但充實了“宗氣”,而且肺朝百脈,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動,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動。


練拳時要求保持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既鍛煉了肺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又由於橫膈運動幅度加大,促進了血液和淋巴迴圈,加強了對腹腔臟器的按摩,促進其功能活動;內臟的運動又可經傳入神經將回饋資訊傳給包括大腦、大腦邊緣系統等高級神經中樞,並調整其功能狀態,而經調整的腦高級中樞,可再調整外周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通過神經性調節和神經——體液性調節,使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代謝、排泄等系統的內臟功能增強,機體內臟功能調節趨於平衡,營養物質、氧氣得到不斷補充,代謝廢物得以排出,體內的酸鹼度、滲透壓、溫度等趨於相對穩定,人體代謝正常進行。
悅太極轉載網路文章
 

哈佛心理學家: 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哈佛心理學家: 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哈佛心理學家——凱薩琳·斯坦納·阿黛爾 (Catherine SteinerAdair) 建議:在以下七個關鍵時間,你應該放下手機,跟孩子好好相處。


·        1、上學前
·        2、在去學校的路上
·        3、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        4、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        5、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        6、晚飯時間
·        7、睡前時間

作者:凱薩琳·斯坦納·阿黛爾 (Catherine SteinerAdair) ,哈佛臨床和發展心理學家;本文來源:“愛文世界學校Avenues”(IDAvenues2012)。藍橡樹獲授權轉載。

........................................

在作品《最大分歧:在數位時代保護孩子童年與家庭關係》中,斯坦納•阿黛爾訪談了來自美國各地的1000多名兒童,旨在揭曉一個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時無刻不沉迷於數位技術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所造成的影響。

 一、對話還是發短信微信

我們現在養育的,是第一代可以自由選擇對話或發短信微信進行交流的孩子。

當然,發短信微信、線上聊天視頻聊天,對我們的家庭和社交生活來說都非常便捷,如果我們使用得好的話,還非常有益。

比如一個怕羞不敢在遊樂場上主動找其他人玩的孩子,如果老師先線上上接近他,給他在社交媒體上點贊寫評論,加他為好友。那麼這老師和小孩在學校就會很容易交上朋友。

中學生則可以通過短信微信初的方式跟父母講一些當面不敢講的東西。能讓一個脆弱的青少年開口告訴您他們正在受到傷害是很難得的。(給父母的建議:當您收到這樣的一條短信時,請回一條溫暖的讓他們心安的短信,感謝他們跟您分享。就他們在短信中提及的問題,請不要通過短信回答,而是找個時間當面談。)

小孩子還特別喜歡跟正在出差的父母或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視頻聊天。視頻技術甚至使可以讓在遠方的父母給孩子讀睡前故事。

……

數字時代給溝通帶來了積極的一面,但我們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根據最新的研究,50% 的美國兒童更願意發短信而不是當面溝通。這是引人擔憂的,因為兒童在家中和學校與他人當面溝通是其發展社會情感能力的最好方式,而社會情感能力是最能決定一個兒童是否會實現其最大潛能的因素。家庭其實是小孩的“語言實驗室”,在這裡孩子們學會如何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



而發短信微信而不是對話,讓這個語言實驗室缺少了兩個關鍵元素:

·        同理心 

根據語調做出回應、解讀你的話語對別人產生的影響,這些微妙的差別是培養同理心的好途徑。

當你給孩子發短信告訴他們“我愛你”並加上一個笑臉或愛心時,孩子聽不到你話語背後的溫柔。

同樣地,發短信問孩子“考試考得怎麼樣”只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即使您只是出於好奇和支持,這在孩子聽來可能是質問和壓力,因為他們不知道您是帶著溫和的語氣問的。

一般而言,請不要在您的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給他們發短信。要發展他們的社會情感能力,他們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校園環境。他們不應該發短信向您求助,而是應該學會跟老師溝通來幫助自己。

2、傾聽  

數位螢幕對我們就好像是神經興奮劑,一份郵件或一條短信的“獎賞”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分泌其最愛的多巴胺。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對我們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如此上癮。

然而我們的手機不僅僅讓我們分了心,還損害了我們傾聽和觀察周圍環境的能力。孩子們在訪談中告訴我,他們需要費盡心思去獲得父母的注意力因為父母深深地沉浸在他們的手機電腦中,孩子會在父母面前打響指或對著他們大叫“我愛你”以引起他們的注意。

我們的“周遭意識”(我們在哪裡跟誰在一起)也會開始喪失——這在我們沉迷於螢幕或因為電話而分心時會發生。顯然,這本身就很危險,比如在開車的時候發短信或過馬路的時候盯著手機。

數位技術常常讓我們忘記在場的人,一個爸爸開車送孩子上學,中途用藍牙接了媽媽的電話,他一時忘記了女兒也在車裡,因此不小心洩露了聖誕老人那天要給這個小女孩送的所有禮物。
 二、一天中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根據一項研究,成人每天查看手機60110次。智慧手機給我們的社會造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在聽到短信或郵件進來時,我們會立即停止對話——哪怕是跟我們愛的人的對話——而“看看”我們的手機。我問聽眾:

“你們中有多少人會在去衛生間的時候將手機帶上?”不出意外很多手都舉了起來。這是一種心理依賴。

更讓人擔心的是,研究顯示,從八九年前我們擁有智慧手機以來,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感覺孤獨或被孤立的人增加了40%

不過我們不必絕望。我們可以扭轉這個趨勢,只要我們在使用技術時更加注意和更懂得自律。我建議在以下七個關鍵時間,你應該放下智慧手機、iPad或筆電腦,跟孩子好好相處。

1、上學前

不管您的孩子多大,每天上學前的時間總是忙亂而緊張的。早上您的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您溝通,比如您應該什麼時候去接他們,或者他們有課後體育項目或話劇排練等等。他們需要您的全部注意力和支援。

我建議父母比孩子早起30分鐘,發完所有該發的短信和郵件。這樣父母在孩子上學前的時間就不會那麼焦慮,就能夠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

2、在去學校的路上

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個時間。在去學校的路上,大部分孩子會有“預期性焦慮”,對接下來一天的生活感到緊張:“那個考試我準備好了嗎?”“要是足球隊這次又不選我怎麼辦?”如果您在車裡通過藍牙講電話或看手機而忽視了您的孩子的情感需求,您給他們的印象是他們的焦慮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們在手機或iPad上玩遊戲,他們沒有在為一天的學校生活做好心理準備。在去學校的路上,孩子們需要應對他們的焦慮情緒,他們需要放鬆他們的大腦。最好的方法就是盯著窗外,聽合適的音樂,或者甚至看一本書(不是在螢幕上看)。

給您的孩子一個智慧手機或iPad也許可以讓他們安靜一路,但是電子遊戲是強大的神經興奮劑,而他們的大腦此時應該是休息的。當孩子在去學校的路上玩電子遊戲時,他們常常要在遊戲還沒玩好時停住,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感受——這好比從一個癮君子手中拿走了毒品一般。他們變得脾氣很暴躁很易怒。

一項研究表明:在玩了9分鐘這類的遊戲後,在接下來的至少15分鐘內,不管遇到什麼,孩子們都會變得更有攻擊性。要讓我們的大腦安靜下來就是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有的孩子甚至需要更長時間。



3、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不管是您自己還是保姆去接,當您在接孩子的時候,請不要戴著耳機出現或講電話或發短信。把手機收起來,把注意力放在您的孩子身上。他們可能這一天過得很不順利而因此需要您安慰,或者他們想要跟您分享這一天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個時刻。

4、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很多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後,吃點零食,再打個電子遊戲。斯坦納•阿黛爾說,這對他們非常不好。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回到家,吃點零食,然後去玩——最好是在外面玩。

我們看見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休息時間可以玩手機ipad,嘲笑我們自己對設備上癮是一回事,但給一個三四歲小孩甚至一個嬰兒手機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亞洲現在已經有300多個針對數碼上癮的項目。許多孩子他們在排長隊的時候,當他們坐車感到無聊的時候,當他們要等候的時候,他們要學會自我安撫,學會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看手機。

這一代孩子,很多不會平復情緒,不太耐心,經常打斷老師,他們會更快地放棄,他們想讓老師帶他們闖到下一關,因為他們習慣了按重來。他們沒有“深玩”的能力,因為他們習慣了遊戲中你可以闖到下一關,他們對外在設備如此依賴,使他們不能愛上自己的創造力。

最好的例子就是比較孩子們在iPad上和在現實中玩裝扮。在iPad上玩裝扮是這樣的:點擊紅色的短劍還是紫色的短劍?點擊配套的運動鞋還是貝雷帽?點點點點……這不是真正的裝扮。

裝扮遊戲對年幼的孩子是極好的,它可以發展人的感覺中樞,而感覺中樞是最好的學習平臺——在現實中,孩子們有6年的時間來發展感覺中樞。從動覺學習角度來看,穿大人的衣服可以改善他的平衡能力,扣紐扣和系鞋帶可以改善他們的精細動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生活在自己的想像力中,他們可以盡情地編織故事,他們不是在點那把短劍,被一成不變的性別刻板印象左右,而是徜徉在自己的世界裡。


阿黛爾教授演講極具風采,她在這個簡短的視頻裡面生動地講述了電子產品是如何奪去孩子的“深玩”能力。

5、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請在下班回家進屋前,講完您的電話。有些孩子在訪談中告訴我,“當我想擁抱剛下班的媽媽時,媽媽叫我‘等等’,因為他們在講電話。”

請放下手機並專心陪伴您的伴侶和孩子。這是擁抱問候的時間。

6、晚飯時間:“傳統的語言實驗室”,晚餐對話是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的地方

我們的社會現狀有一種新的現象,當一家人外出就餐時,大人常常把孩子晾在一旁,給他們一個手機或者ipad,而沒有任何家人之間的溝通。當然孩子們通常也不會說,“天哪,又要在吃晚飯的時候玩糖果傳奇啊!”

孩子們表面上看上去毫不在乎,但是我採訪他們的時候,小孩子說:“可能大人覺得我們很無聊,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問我一個問題。” ;青少年則會說:“有時候我會聽他們的對話,但他們從來不邀請我加入,如果能跟他們一起聊就好了”。

因此,當我們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印象是:我們對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沒有很好的
現代技術已經大大削弱了孩子安靜坐上兩個小時,聽相對無聊的對話或者就餐的能力,然而這是一項孩子在10年級之前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他們有一個在辦公室實習的機會,他們很可能需要靜靜地坐著吃上一頓飯,或開一個枯燥難懂的會,而他們要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表現出自己的興趣,而不是躲在桌子底下發短信。

年輕人急劇衰退的對話和傾聽能力,使得斯坦福、哥倫比亞和哈佛商學院都改變了他們的招生策略。他們收到的成績優異的申請者不在少數,而這些學校會進行更多的集體面試,評估申請者的對話和人際交往能力,強調社會情感學習。

你需要在晚餐時間重新打造那個傳統的語言實驗室,這是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的地方:如何傾聽對方,如何友好交談,如何互相幫助對方解決問題——你能跟任何年齡的孩子進行最好的晚餐對話,就是邀請他們解決你的問題。


如果有一個女孩有一個成功的父親,或者一個男孩有一個成功的母親,這是極好的,這涉及到跨性別認同。如果孩子能幫助父母解決他們的問題,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問題解決者,一個領導。

一些女孩子覺得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能夠在進辦公室的時候,確切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以及想的是什麼。所以,讓小女孩聽到他們成功的父母說,“天哪,我完全不知道怎麼辦,還好我可以向我的朋友求助”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邀請孩子解決我們的問題,讓他們知道在高處並不孤單。

阿黛爾教授建議:

晚餐談話禁忌

不要問分數;
不要問大學;
不要講別人孩子的壞話;
不要談論讓人感覺有壓力的話題;
克制自己,不要在晚餐時間糾正孩子。
晚餐應該是我們好好相處,好好聊天的時間。

7、睡前時間:要為身體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當他們說晚安的時候,他們需要你全部的注意力。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的一個幽默的漫畫:一個父親在用iPad給一個準備睡覺的小男孩讀維尼熊的故事,結果剛好郵件進來,父親就這樣讀起了故事:

“維尼熊說又到了爸爸查看郵件的時間了。”



一般來說,在睡前至少一個小時,您和您的孩子應該停止使用智慧手機、iPad或筆記型電腦,因為我們要為身體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

我建議一直到孩子上8年級,父母都應該在孩子睡前將孩子所有的電子設備收走,並將它們放在自己臥室的衣櫃裡。此外,我們每個人——孩子或大人——都不應該用智慧手機當鬧鐘。

孩子需要在8年級前學會在沒有手機沒有電子螢幕的臥室入睡,當我們用手機當鬧鐘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睡好。

人的大腦是需要這樣醒來的——我們需要慢慢地醒過來,然後就躺在那兒,想像你做了什麼夢,在擔心什麼,尤其注意那些一大早跳入你腦袋的想法。當你用手機當鬧鐘的時候,大部分人不會只關閉鬧鐘,他們會看郵箱(中國人肯定會刷微博微信),而從你看郵箱的那一刻起,你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跟自己心靈連結的機會。我們知道那些躺在床上任思緒流淌而非查看郵箱的時刻,對我們應對一天的紛擾是多麼重要。

我們還知道如果一早起來就看郵箱,你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會更焦慮。

有關伴侶關係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如果你和一個人同床共枕,請問:早上醒來以後,你會轉向哪邊?

你是轉向伴侶,然後說,“親愛的,你睡得怎麼樣?”,還是轉過去拿你的手機?

當你先轉過去拿你的手機時,你是在告訴自己什麼更重要——也就是你手機上的那個東西更重要。同時,你也在給你的伴侶傳遞這樣的資訊。

當我們睡在愛人旁邊,每天醒來就是轉身去拿手機,這絕對不是在增加我們的感情。


在這個簡短的視頻裡面,斯坦納•阿黛爾講述了一天中跟您的孩子溝通的最重要的時間,並揭示了與家人對話的藝術。

最後,我要說,科學技術很神奇,它既強大又富有創意,既讓人興奮又極具挑戰,它可以回答你孩子的所有問題,但是它不能向孩子傳授你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因為任何新的app而分心,並忘記了那些不變的古老真理,雖然我們的世界瞬息萬變。

要記住,孩子們的成長需要大人走進孩子的心靈,需要父母努力跟孩子花高品質的時間,在現實生活中和孩子敞開心扉溝通。

本文來源:“愛文世界學校Avenues”(IDAvenues2012)。愛文世界學校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學校由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菲力浦斯埃克塞德學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等世界名校校長創立和管理。作為公認的最具創新性的學校之一,愛文將在世界上超過20座重要城市開設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