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藝術(Decision Art)
什麼是決策藝術[1]
決策藝術是決策過程組織與決策表現形式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這裡的組織不是指組織機構,而是指整個決策的組織協調過程;表現形式是指決策的外在表現形式,如制度、主體組織結構、決策問題及已做出的決策的表達形式等;決策的原則性一般包括外在起約束作用的規章如法律、政令等,與決策價值標準、方法、程式等決策的內在規律性,以及決策問題本身的規律性;靈活性則是決策方法與表現形式的靈活運用,這種靈活的限度就是原則性。
決策藝術的特征[1]
(1)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這種靈活性有時看起來是突破了原則性的限制,即所謂不“墨守成規”,“不拘一格”,但是這種被突破了的“成規”卻都是非原則性的成規,即不能反映決策規律或決策問題本身運行規律的成規,這種成規只能是行政意義上的原則,不是科學意義上的原則。
(2)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如果說原則性的方面具有相對穩定性,那麼靈活性則是它的反面,靈活性的體現不能否認決策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即決策者的經驗、直覺等因素對靈活地運用原則的作用,某些想法的產生過程可能具有非理性特點,但決策的行為更多地是理性行為,因而決策中的靈活性則更多地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即使由非理性產生的想法,也往往要伴以理性的邏輯推理才能給予肯定。
(3)規範與非規範的統一。決策中的原則性是規範的,而靈活性則是多變的,非規範的靈活是在原則規範下的靈活,這是其一。規範性又是可以由非規範轉化而來,這是其二。決策原則、方法等多次靈活運用,以致變成規律性認識,從而形成規範。
(4)藝術性的決策必須是成功的。藝術必須能給人以美感,須通過藝術形式體現其要表達的意義,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與感染。同樣,藝術性的決策,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必須是成功的決策,否則就談不上藝術。持非理性就是藝術性的觀點的同志,甚至把由於恐慌、緊張、焦躁情緒所造成的決策失誤也歸人決策藝術範疇,因為這些情緒是非理性的,我們認為這種認識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藝術性的決策必須是成功的,是能有效地解決決策問題、達到決策目的的決策。
(5)決策藝術的創造性。決策原則的靈活運用本身就具有創造性意義,因為實際決策問題與決策原則的具體的靈活的結合與表現是前所未有的。決策藝術的創造性還在於,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可能導致對決策規律及決策問題所指向的管理系統和管理對象系統的新的或更深入的認識。
(6)決策的科學與藝術的統一。決策科學是對決策規律的認識,科學決策是建立在運用科學決策規律基礎上的決策。決策藝術是對決策科學規律的肯定,它是對規律的靈活的、科學的、創造性的運用,是達到決策科學化的手段,是決策科學化的組成部分,因而決策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7)決策藝術貫穿管理的一切方面。西蒙說: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於管理的一切方面,因而決策藝術也就貫穿於管理的一切方面。它不僅存在於“軟管理”方面,更存在於“硬管理”方面。
決策藝術的表現[1]
1.決策過程中的組織藝術
這首先是指決策制定過程中的組織藝術,這種藝術存在於決策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整個決策制定過程中。
在決策系統的主體方面,有決策群體的組成結構、機構、指揮、協調等多方面的藝術;在決策準則方面,亦有靈活掌握、選擇、運用的藝術;而在決策問題方面,對同樣問題的不同表述,可能決定決策群體成員能否迅速準確理解決策問題,從而是決定決策效率以至決定決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也存在藝術問題。在整個決策制定過程中,如何靈活地掌握決策進程,確定決策程式也是藝術性問題。
在決策執行中,是各種管理原則手段的靈活運用,在人、財、物等多方面靈活的組織運用以及各種情況的技巧性處理都有藝術性問題。執行中,管理藝術掌握的好壞,是能否有效地實施方案,達到決策目標的關鍵。
2.決策表現形式的藝術性
相同的決策目標與決策方案,不同的表達形式,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好的決策,必須以藝術的表現形式出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藝術的表現形式是決策執行中的管理者與所有其他執行人員易於理解、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樣的形式易於為決策執行者所理解、擁護,從而願意也易於為方案的實施與目標的實現而獻力。
決策藝術的核心[2]
決策藝術的核心:高度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決策藝術的核心。這是因為:
第一,沒有創造性,決策就沒有藝術的光輝。一方面,決策,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因為決策都是以改革現狀、鑄造明天為目標的。另一方面,在決策中,決策藝術是通過非程式化的活動展現出來的。非程式化的決策活動,既不是某種固定模式的翻版,也不是某些已深思熟慮的問題的重覆,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創造活動。因而決策藝術也就是在這種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活動中展現其光輝的。離開了創造性,既不可能古什麼嫻熟的技巧,也不可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因為技巧與美感都是以創造性為前提的,因此,在這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沒有創造,就沒有決策藝術。
第二,沒有創造性,決策藝術就沒有旺盛的生命力。創造性是決策藝術的精髓。但是創造性程度的高低,決定著決策藝術水平高低和藝術生命力的強弱。而決策者要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獲得創造性活動的自由。按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駕馭。恩格斯說,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因此我們可以說,只要決策者能認識和駕馭規律,併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就能獲得自由,這種自由度愈高,創造性就愈強,決策藝術的生命力就愈旺盛。
從上述兩個方面,不難看出,高度的創造性是決策藝術的精髓和核心。但是,決策中究竟如何通過發揮創造性來提高決策藝術水平呢?
第一,勇於探索。探索,就是開闢創造之路。沒有探索,就不能到達創造。從探索到達創造,從認識論來說,涉及到兩個重要問題,一是認識世界的能力問題,二是思想方法問題。為了實現從探索到創造,就必須改造思想方法,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即通過改造主觀世界,正確處理主客觀世界的關係,達到主觀和客觀的一致。就改造思想方法來說,勇於探索,就要獨闢蹊徑,走自己的路。魯迅先生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世界上原來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們也是在不斷獨闢蹊徑中不斷提高認識世界能力的。由於在探索中不斷提高了認識能力和改造了思想方法,從而在創造性決策活動中也就能不斷提高決策藝術。
第二,善於開拓。開拓,就是創造。開拓前進,就是有所提高、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善於開拓,是決策者的——個重要特征。開拓之所以是決策者應具有的重要特征,這是因為客觀事物總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一方面,由於事物的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新形勢催人奮進,這就必須開拓,新事物符合社會發展趨勢,代表歷史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決策者的責任在於沿著新事物所代表的發展方向,作出科學決策,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披荊斬棘、開拓前進。另一方面,由於事物的發展,舊事物已喪失其存在的理由、背離於時代的步伐,這也必須開拓。舊事物不僅落後於形勢,而且阻礙形勢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就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出科學決策,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順應歷史的潮流。
總之,決策者既要勇於探索,又要善於開拓,才能不斷作出具有高超決策藝術的創造性決策。
決策藝術的提高途徑[2]
第一,決策藝術產生於決策實踐。實踐是決策藝術的本質特征。決策藝術是富有創造性的技能技巧。這種技能技巧的形成和訓練,都是千百次實踐的結晶。“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得到決策藝術的。決策史表明,大凡具有高超決策藝術的決策者,都是決策的實踐家。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所具有的高超決策藝術,都是在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不可勝數的決策中創造出來的。沒有決策實踐經驗的沃土,任何決策藝術之花都不能綻開。
第二,決策藝術的運用和提高依賴於決策實踐。實踐出真知。決策藝術產生於實踐,又完善和提高於實踐。從決策實踐中產生的決策藝術又必須回到決策實踐中加以檢驗、發展和提高。這就要經歷不完善到完善、不嫻熟到嫻熟、不精湛到精湛的過程,從而達到爐火純青的決策藝術境界。決策藝術的提高與升華,也並不神秘和高深莫測。決策者只要敢於實踐和善於實踐,決策藝術的運用和提高就一定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總之,決策藝術的產生和提高,離不開豐富的知識、經驗。它們是構成決策藝術大廈的基礎。不言而喻,大廈的基礎愈堅實,大廈的頂峰就愈高聳。
決策藝術與決策方法[3]
決策藝術內含著決策方法;決策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決策方法。決策主體運用決策方法去實現其決策目標,則在不同程度上體現著決策主體的決策藝術。因此,研究決策藝術必須要研究決策方法。
決策藝術與決策原則的區別與聯繫[3]
決策藝術和決策原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彼此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所謂決策原則,是基於決策者在對決策規律的瞭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形成的一些基本規範與準則。其本身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它適用於任何決策及其全過程。而決策藝術是就決策方法而言的,它不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而具有特殊性。但是,決策藝術歸根到底要符合決策原則,要受決策原則的正確指導。決策原則決定決策藝術,而決策藝術決定於決策原則。任何脫離決策原則的決策藝術只能導致決策的失敗。決策類型繁多,各有其特性。
參考文獻
↑ 1.0 1.1 1.2 李學棟編著.管理決策新論.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 2.0 2.1 公兵著.決策與哲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 3.0 3.1 耿中津等編著.模糊管理.石油大學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