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意氣君來骨肉臣 OR 意氣均,骨肉沉

意氣君來骨肉臣 OR 意氣均,骨肉沉
文章來源:悅太極

若言體用何為准?意氣君來骨肉臣。《太極拳譜歌訣》這段話的含義是如果做不到意氣君,骨肉臣,就不算會了太極拳。所以一直以來對意氣君,骨肉臣的解釋與論述也是數不勝數。其中有個觀點很值得探討,著名的中醫師胡海牙所述:

陳師(陳櫻甯,胡海牙的老師)講,太極拳古譜中,有些地方跟道士寫書一樣,用的是隱語。我向澄甫等老師詢問後,證實果然如此。比如意氣均,骨肉沉,按諧音寫成了意氣君,骨肉臣,一個實際練功的口訣,變成了可以人人點頭稱是的理論。隱語並不只是諧音,而且很有限,將太極拳古譜前後貫通地看,便能正確地理解,個別一兩個隱語字詞,並不能防礙真正有悟性的人。



上面的故事是胡海牙前輩講述的,是其對意氣君,骨肉臣的理解,應該是意氣均,骨肉沉。同時還得到了楊澄浦前輩的肯定。這一理解的出處只在這一處,其它武學典籍並未出現。一向不喜歡文字遊戲,因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對這個見解我們有必要深入討論一下。

意氣君,骨肉臣:這個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其含義,骨肉的運動要以意為先,不要妄動。楊澄浦前輩的《太極拳十要》用意不用力中論述到: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束縛。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

意氣均:用意也要保持陰陽平衡,不能過,過猶不及。過與不及都是陰陽失衡。拳譜裡說,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骨肉沉:內家拳都講究松沉勁。光是松還不行,還必須沉。沉者不是指向下,而是向內收斂入骨。胡海牙老前輩是道學大家,這個的解釋與丹道中定義丹田位置的方式類似。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在正統丹道修持中並不是從身體直立而言臍下,而是有如平躺之時之臍下,實則是臍內一寸三分也。


胡老的理解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那只是一個階段的理解,並非能入經典。學拳者在意識對肢體骨骼肌肉的感知系統建立的時候,好好揣摩一下胡老的心得是大有裨益的。意氣均,骨肉沉可以幫助你將勁收斂入骨,能做到這個,才算是身上有了內勁。

本人秉持意氣君,骨肉臣傳統說法。一個字,已經讓無數傳統武術愛好者掉入的深淵,實在不願意看到大家筋骨血肉同時垮落。骨與肉都需要松,但是其方向相反,骨骼由意領向上,肉自然下沉。對於勁的收斂入骨,其實並非難事,肌肉緊張自然將力鼓在表皮上,只要骨骼上拔,肌肉放鬆,筋膜延展,力必收斂入骨。望廣大拳友細細揣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