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靠什麼?答案出乎意料!
演講丨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
來源丨大梅沙論壇,來自公開演講資料
一、對宏觀政策預期不要太高
大家上午好!我做了幾十年的宏觀研究,現在終於發現做宏觀研究沒什麼用,最近兩三年我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觀經濟的研究上。
我對宏觀經濟研究得越多,就越對它感到失望,以至於現在懷疑在經濟學科中是否需要宏觀經濟學,我建議在中歐商學院取消這門課。做企業的、做微觀的可能會感到贊同。也許我的路子走得不對,但是我覺得還是值得嘗試的,宏觀分析實在意義不太大。
如果說它還有什麼意義的話,那就是時刻提醒我們注意,我們對宏觀政策的預期不要太高。要高度關注宏觀政策,特別是長期的依賴宏觀政策,來驅動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時,它有可能造成的系統風險,特別是宏觀政策所導致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財政風險、債務風險,以及現在正在積累的房地產的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我始終認為是由於美聯儲在2000年初採取了錯誤的貨幣政策,貨幣濫發造成的房地產的資產泡沫,泡沫破滅以後引起的金融海嘯。美聯儲的政策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警示作用。所以對於宏觀政策,我的期望不是很高。
經濟學中研究的兩大議題,一個是資源的靜態配置的效率,另外一個是經濟增長,也就是經濟的動態的效率。
在我看來,經濟增長、經濟靜態的效率是遠遠比動態配置的效率更為重要的議題.經濟增長是經濟效率提高的結果,人為地去確定GDP增長目標,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這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宏觀經濟研究半天,我對自己,對這個學科越來越失望的原因所在。
二、宏觀政策越用越吃力
我記得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制定什麼經濟增長目標,農業改革、城鄉經濟改革,國退民進,那個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宏觀經濟政策。
改革開放前十幾年,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宏觀經濟政策,我有幸在出國之前還參與了一些改革的工作,那個時候真的不懂,就是很質樸的從現實出發,從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用鄧小平的話說,如何有利於提高生產力,就怎麼去幹。
那時候沒有什麼宏觀政策一說,那時候天天研究,在發展中心工作的時候,天天跑基層、做調研,調研之後寫方案,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寫的那些方案,實在是笑掉大牙。但是就這樣,中國經濟居然實現了接近10%的增長。
我印象中宏觀調控、GDP增長目標是從1997年之後開始不斷地得到支援,不斷地強化。1999年,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中國第一次執行主動的宏觀調控的政策,當時我們講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那是我們第一次有意識的使用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那一輪的政策大概執行了三四年,到2002年的時候就基本退出了,下一次大規模的凱恩斯主義政策是2009年,以4萬億為代表的。從1999年之後,用宏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實現一定的經濟增長率的做法就越來越頻繁,力度越來越大。
2009年4萬億以後,有2012年的4萬億2.0版本。最近這一輪刺激不知道叫3.0還是叫什麼,我沒有聽到過官方說法。事實是什麼?事實是我們用凱恩斯主義的政策越用越吃力,越用這個政策,經濟增長速度越低。我們要想一想到底是為什麼。
以至於到今天,中央提出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既不是V形也不是U形,而是L形,這個L到不到尾巴,有沒有觸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認為它是否到底,這L這一橫要走多長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回到經濟增長的本源上來,增長的源泉到底是什麼?
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到底靠什麼,在我看來經濟增長的源泉就是經濟效率的提高。這個經濟效率的提高粗略來講是兩大部分,一部分來自市場的擴大,我們知道市場機制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資源的配置,隨著市場的擴大,經濟的效率一定是提高的。
我特別贊同剛才世錦主任講的要素市場的培育,我們搞了近40年的改革開放,精力都集中在產品市場上,要素市場上長期被忽視。
要素市場是指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雖然我們現在的要素市場還有,但是我們的要素市場是極度扭曲的,是政府在要素市場中強干預,扭曲了市場機制,在誤導型的價格信號指導下,要素的流動不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配置,這是我們的問題。
三、老乾媽也是創新
經濟增長來自效率的提高,而除了市場的擴大以外,宏觀經濟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企業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們現在應該討論的問題,並不是L形尾巴要拖多長,並不是預測中國經濟未來大概它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而是要問我們如何去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範圍。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要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請注意,不是輔助作用,不是主導作用,而是決定性作用。決定性作用就必須繼續擴大市場,而不是縮小市場。擴大市場就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
增長的源泉,一個是市場的擴大,第二個是企業效率的提高。企業效率的提高靠什麼?靠創新。我想在這裡做出一個澄清,所謂創新不一定需要高技術。
我最近跑了一些企業,我看到傳統企業的創新做得很有特色,但是他們自己信心不足,他們說我做的這是創新嗎?我怎麼沒用大資料、互聯網呢?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不對?我怎麼也沒有用到人工智慧?
我說咱們的智慧已經挺好的了,為什麼要用人工智慧呢?我們已經能解決問題了,為什麼要用人工智慧?小資料、中資料就解決問題了,為什麼要用大資料?你手頭上的電腦計算能力已經足夠了,你為什麼要用雲計算呢?所以創新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用那些當今最前沿的技術。
創新的定義是兩個,一個是你向市場提供了別人沒有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這就叫創新。約伯斯是創新,他提供了智慧手機,這是別人沒有提供的。貴州省的老乾媽辣醬也是創新,因為他賣的辣醬是其它的廠商所不能提供的,其它的廠商也賣辣醬,但是就是沒有他的味道好,這就是產品創新。
所以不要枉自菲薄,我們用低技術照樣可以創新,只要你在市場上向你的客戶提供了其它的廠商尚未提供,或者不能提供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這就叫創新。
第二個創新的定義,你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實現了比別人更低的成本,這也叫創新。所以我們對創新的理解是廣義的,不要太狹隘。
四、宏觀越不好,微觀越好
這是我們經濟學講的最基本的原理,從亞當斯密開始一直講到今天的,講了200年,中間出來了一個凱恩斯,告訴我們亞當斯密那些事情都不重要,我跟你說的這個最重要,政府政策最重要。現在我感覺需要重新回到亞當斯密,回到經濟增長的本原。
創新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私有產權的保護,沒有私有產權的有效保護就沒有創新,因為創新需要承擔風險,創新需要進行長期的投資,如果我不能預期我的投資能獲得回報,我能拿到它,我不可能投下去很長的時間,投十年二十年進行技術積累。
所以你要想讓中國的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投資、研發的投資,必須保護私人產權。我們私人產權保護得怎麼樣,我們看看人民幣的幣值就知道了。
人民幣為什麼在貶值?因為資本流出太多了,為什麼資本流出?有經濟的原因,有法律的原因。經濟的原因,中國經濟在下行,所以資本到海外尋找更高的投資回報的專案。另外一個資本外流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對自己的產權缺乏信心。所以我一再呼籲在這個時候要堅定信心。
堅定信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通過司法改革,保護私有產權。司法改革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在四中全會上,司法改革的方向都已經指出了,我們就按照四中全會的要求,穩步地推進司法改革,來保護民間產權,鼓勵人們進行研發的長期投資。
創新需要的制度,第二個是放鬆管制,打破壟斷、縮小國有經濟的範圍。你的管制太多了,你就阻礙了創新,現在炒得風風火火的打車軟體,只不過是一個小小案例,它向我們很清楚地表明管制如何阻礙創新。
第三個方面是全面減稅,企業的稅負太重了,要全面減稅,把更多的資源留給企業去支配,更多的資源留給市場去支配。至於應該在哪些方面創新,在哪些技術上投資,不用我們這些學者指出,也用不著政府官員去做規劃,你如果稀有一個發達活躍的市場,市場可以給企業家指出方向,你到哪裡去投資,你到哪裡去創新,這個不用我們操心。
現在爭論很激烈的產業政策,我認為產業政策基本上沒什麼必要,產業政策的作用從實踐中來看也是不好的,發生了大量的企業和政府官員勾結,騙取國家補貼的事情。
宏觀的情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我在基層的觀察告訴我,往往是宏觀形勢越不好,微觀越好。因為窮則思變,宏觀上政府的政策現在已經沒指望了,因為政府已經很清楚地宣示經濟增長新常態,我認為是正確的。
這個經濟的走勢將是L形,意味著政府不會再出臺大規模的刺激性政策,企業怎麼辦呢?企業現在只好去做升級換代,只要去做研發,去做創新。
正是由於宏觀形勢的不好,反而倒逼企業進行創新,一旦企業行動起來,中國的企業家資源很豐富,中國的企業活力是很強的,你給他一個環境,你斷了他這個強心針的念想,他就會在技術上,在產品上發力,所以微觀層面我看到的一些企業正在發生的變化,使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演講丨許小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
來源丨大梅沙論壇,來自公開演講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